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看 www.biqukan.co,最快更新草木大隐文集最新章节!

      电视剧曹操与蔡文姬曾经一度被炒作得十分火爆。其一曰:文姬乃倾城倾国的美女;其二曰:文姬乃曹操深爱的情妇;其三曰:文姬臂膀上还烙了个“曹”字。如此云云,沸沸扬扬,真是煞有介事!

    据考证,蔡文姬名琰,字文姬,又字明姬,东汉陈留人蔡邕女。博学能文,善音律。初嫁河东卫中道(一说名“仲道”),夫亡无子,归母家。兴平中,为乱兵所掠,又嫁南匈奴左贤王,生二子(大男名叫阿迪拐,小男名叫阿眉拐),居匈奴十二年。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遣使周近以金璧(黄金千两、白璧一双)赎回,改嫁同郡屯田都尉董祀。有悲愤诗一首。又胡笳十八拍相传为琰所作。见后汉书八四董祀妻传。

    蔡琰父邕(公元132~192年),字伯喈。灵帝时拜郎中,与杨赐等奏定六经文字,立碑太学门外(这便是后世出土的“熹平石经”)。不久,以事(受宦官排挤)免官。董卓征召为祭酒,累迁中郎将。邕少博学,好文章,精音律,善鼓琴,又工书画。著有独断等,后人辑其文为蔡中郎集。后汉书有传。另据巴(岳阳)华(华容)崇安堂蔡氏家志载:邕为学界泰斗,本性清纯守孝,因董卓器重“三日之间,周历三台”一时传为美谈。后董卓被诛,邕因之而受牵连,被司空王允下了大狱,死于狱中。曾主修汉史未竟。三国演义对此亦有描述。

    “文姬归汉”古已有传。宋代画苑中有文姬归汉图,而戏曲也有文姬归汉等剧目。据此,郭沫若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历史话剧蔡文姬,为文学艺术塑造历史人物树立了典范。有关文史资料表明,曹操遣使赎回蔡文姬,缘于曹公与邕有旧,另说曹乃蔡门弟子。因“痛其(邕)无嗣”而怜其女,对文姬关怀倍至,令再嫁董祀,责成纂修汉史并整理其父文稿。董祀、文姬生有一子一女,女嫁司马师(司马懿之子)。至于曹蔡夙恋之事,三国志、后汉书中毫无记载,三国演义中也未有见闻。曹剧捏造曹蔡恋情,纯属子虚乌有。只可惜优秀演员们以其高超的技艺表演如此荒谬的情节,岂不浪费许多表情?

    无独有偶,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琵琶记这一戏剧。说蔡伯喈中状元后,不认发妻赵五娘,别娶丞相之女,可说是厚诬古人。蔡邕就是蔡伯喈,他不可能中状元,因为东汉时根本就没有状元。他也没有娶丞相之女这回事。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感叹系之地说“身后是非谁管得,隔村听唱蔡中郎”试想:文姬是蔡氏家族流芳千古的旷世才女,虽美而绝非国色天香;也是中国古代孤弱女子的典型代表,虽辱而不失人格尊严。她的不幸遭遇源于当时国家民族的悲剧,从古至今,令人慨叹、催人泪下。而曹剧编导者偏说她与曹公有染。这不简直就是污人清白、对着伤口拿盐撒吗?

    现在,到底看一看三国演义里有关的内容:

    兵出潼关。操在马上望见山边一簇林木,极其茂盛。遂问近侍曰:“此乃何处也?”侍臣奏曰:“此名蓝田,林木之间,乃蔡邕庄也。”操与蔡邕素善,先时其女蔡琰,乃卫道介(即卫中道)之妻,曾被北番鞑靼掠去,与胡人为妻,生二子,作胡笳十八拍,流入中原,操怜之,使人持千金入番取蔡琰。有左贤王,惧操之势,送蔡琰还汉(笔者注:此二句与史实略同,可为“文姬归汉”之佐证)。起蔡邕之事,令军马先行。操引近侍百余骑到庄前下马。时董祀在任所牧民,只有蔡琰在庄。琰闻操至,忙出迎接操至堂。

    琰起居毕,侍立于侧。操偶见壁间悬一碑文图轴。起身观之,问于蔡琰。琰答曰:“此乃曹娥之碑也。昔和帝朝时,会稽上虞有一师巫,名曹吁,能婆娑乐神。五月五日,醉舞舟中,堕江而死。其女年十四岁,巡江啼哭,十七日不歇声,跳入波中。后五日,负父之尸,浮于江面,里人葬于江边,后上虞令度尚,奏闻朝廷,表为孝女,尚令邯郸淳作文镌碑以记其事。淳年十三岁,文不加点,一笔挥就,立石墓侧。先人闻知去看,时夜黑,以手摸其文而读之,索笔题八字于其背,后人镌石继打。故传于世。是为先人遗迹。”操读八字云:“黄绢幼妇外孙臼。”操问琰曰:“汝解此意否?”琰曰:“虽先人所遗之迹,妾不知其意。”操回顾众谋士曰:“汝等解否?”众皆低首。于内一人挺身而出,答曰:“某已解其意。”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