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看 www.biqukan.co,最快更新女市委书记的男秘书最新章节!

    她家原来住在平川市北边的铁路宿舍里。她父亲是平川市铁路局电务段段长“文革”中惨遭迫害英年早逝,是伯母,辛辛苦苦拉扯着两个女儿慢慢长大。铁路宿舍是一排排的平房,每家都是里外两间。那时候是平均主义,电务段长的住房与扳道工、装卸工没有两样。丁露贞家的隔壁住着的恰恰是一个扳道工,叫武幸福,但“文革”风暴一起这个人就立马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武文革了。武文革在单位成立战斗队造反不说,还把大字报贴到丁露贞家里,把她家的门窗全糊死了,弄得屋里像黑洞。“文革”是1966年“5月16日”开始的,七八月份达到高xdx潮时天正热,而丁露贞家却不能开窗通风,因为糊在上面的大字报不能损坏,损坏了就得按破坏革命运动处理,轻则批斗游街,重则判个反革命罪投入监狱。谁还敢轻举妄动?于是,七岁的丁露贞被捂出一身毒痱子,每个痱子上都顶着黑尖儿,那个难受劲儿可想而知!而此时偏偏另一个挨批判的机务段长的家属领着孩子被集中到丁露贞家,于是,又把襁褓中的露洁传了一身水痘。出水痘是什么滋味,出过的人自然知道,没出过的人查百度也可以知道,总之,就是相当不好受!直到现在我还能在露洁的胸脯和后背上看到细小的疤痕。那时买什么药都买不着,平川药店都造反没人上班了,医院的医生也都挨批斗挨批判靠边站了,谁有了病只有忍着。

    这时,武文革的儿子――十一岁的武大维却胆大包天,竟悄悄帮助丁露贞家。他斗胆将丁露贞家窗户上的大字报全撕掉了,还帮丁家安了纱窗,一下子让丁家从捂得像地窖一般的潮热中解脱出来。晚上武文革回来看到丁家变了样,便过来追问是怎么回事,武大维勇敢站出来说:“爸,我干的,你要惩罚就惩罚我吧!”武文革抡圆了胳膊就给儿子一个大嘴巴,而武大维倔犟地把脑袋一梗,说:“打吧!打死我你就断子绝孙了!打吧!不打你是我儿子!”

    多有心计的孩子!一句话说得武文革放下了举起的手。当时丁露贞和母亲就站在一旁,对这一切看个满眼。丁露贞从小就是个感情丰富的女孩,武大维的表现在她的心里深深地扎了根。而自运动开展几个月以来,丁露贞的父亲已经连续多日没有回家了。她禁不住问母亲:“我爸怎么这么多天不回家呀?”母亲说:“可能是忙吧,他是铁路局最年轻的段长,自然应该多干点。”然而,没过几天,一个铁路局的职工在晚上跑到丁露贞家告知地母亲说:“嫂子,赶紧去铁路局一趟吧!丁段长死在批斗的台子上了,没人敢收尸!”一家人蓦然间都惊呆了!

    平川市位于四省交界之处,正因为平川的这种特殊地理位置“文革”开始后,它成为本省最混乱的城市之一,是本省的重灾区。1967年初,随着省城的造反派夺了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和省城市委、市人民委员会的权后,平川的造反派也夺了平川市委、市人民委员会的权。夺权以后,由于造反派内部争权夺利,发生了分裂,形成了“打派”和“支派”两大派别。这年夏天,两派在平川发生大规模武斗,双方死伤多人。在对平川实行军管后,虽然形势有所好转,但根本矛盾并未解决,派性活动仍很猖厥,并逐渐影响到参加地方“三支两军”的当地驻军,使得平川的局势更加复杂。为此,平川市曾先后三次成立(或改组)市革委会,领导班子也换了多任,以至于在平川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打得好,支得对,一年一个革委会,干部乱部队,群众活受罪。”从1968年起,平川市先后开展了“清理阶级队伍”和“一打三反”运动;两年后,平川市又按照上级的部署,开展了深挖“五一六”反革命集团的运动。“五一六分子”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反周恩来的人,在“文革”中被定为反革命分子。而在历次运动中,由于派性的影响,出现了许多私设公堂、刑讯逼供的情况,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整个平川市挖出了六千多“五一六”分子。其实哪来的这么多“五一六”分子?平川市远离北京,有几个人了解“五一六集团”是怎么回事?

    这其中“打派”和“支派”的人都有。这些所谓的“五一六”分子,往往都是在“学习班”里被逼无奈而招供的,而且一个被打成了“五一六”分子,又被迫供出一批“五一六”分子,甚至有的人今天是审查“五一六”分子的,第二天就稀里糊涂地也成了“五一六”分子。一时间,人人自危,个个难保,群众中流传着“‘五一六’,家家有,不是亲,就是友”的顺口溜,给整个社会造成新的混乱,给人们的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压力。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总理提出批判林彪的极“左”路线,对受到林彪反革命集团迫害的人和事进行平反,但不久又受到“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在此形势下,平川市的所谓“五一六”分子陆续出了“学习班”但善后事宜并未能完全处理好,一些影响仍然存在。对于那段历史的惨痛记忆,相信每一个平川人多少年都不会忘掉。而武文革,这个靠造反起家的扳道工,在文革初期搞批斗最积极,抓“五一六”分子又抓得热火朝天,林彪倒了他又猛烈批林彪,于是便扶摇直上,晃晃悠悠地就走上了平川铁路局的领导岗位,接着,还进入平川市革委会做了市级领导。

    话说那一年丁露贞的父亲被迫害致死以后,晚上十点钟,母亲把襁褓中的丁露洁交给另一家邻居和7岁的丁露贞,在十一岁的武大维的帮助下,借了一辆排子车,把早已断了气的父亲从单位拉了回来。那天晚上,丁露贞和母亲一夜没睡,解开父亲的衣服,发现他浑身青一块紫一块,几乎没有囫囵地方,而脖颈上因为用细铁丝挂大牌子挂得有一道深深的血沟――颈椎处的肌肉已经被勒断了!武大维则一言不发,站在一旁看着丁露贞和她母亲给她父亲擦拭伤口。转天早晨,他又跟着丁露贞母女俩去火葬场把尸体火化了。

    武文革天天上蹿下跳忙得要死,已经顾不上儿子武大维,武大维便天天泡在丁露贞家里,帮着干这干那。那时候大中小学校都已“停课闹革命”武大维便有相当充分的时间与丁露贞泡在一起。当然,那个时侯他们都非常单纯和幼稚,还不懂得男女之情,武大维只是在一种朴素的“同情弱者”的情感支配下帮助丁家,丁露贞也把武大维作为家里顶梁柱一般的大哥哥看待。而丁露贞母亲却一直对武大维不冷不热的,因为她听一个铁路局的人说,在批斗会上,丁段长拒不交代“罪行”被武文革在后脑上砸了一砖头,丁段长一下子栽倒便再也没站起来。武大维是个雪中送炭帮人帮到?儿上的好孩子自不必说,但中间横着一个让她咬牙切齿的武文革,她对武大维想热也热不起来。

    苦日子一天天地熬着,转眼间“文革”结束“四人帮”倒台,社会上和学校里都在进行揭批“四人帮”打“三个战役”丁露贞已经长成十七岁的梳着两条大辫子的楚楚动人的大姑娘。而武大维也已经二十一岁了,在平川市政法学院做了三年工农兵学员。其实他既不是工人也不是农民,更没当过兵,只是因为武文革的一手安排。不过,他很有见识,他告诉丁露贞,将来咱们国家是“专家治国”你一定要好好读书!那时候,两个人经常私下密谈,不是丁露贞去武大维家,就是武大维来丁露贞家。当然,这两个孩子都不知道丁段长是被武文革打死的。如果知道,或许他们会采取其他交往方式,并决定他们的交往程度。“文革”结束以后丁露贞母亲所在的铁路医院一步步走上正轨,天天忙得要死,根本顾不上丁露贞与武大维的交往已经悄然进入搂抱、亲吻,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阶段了。一个十七岁的姑娘,一般不敢迈过这个门槛。而一旦迈过,就一发而不可收。丁露贞之所以没有悬念地投入了武大维的怀抱,是因为从她七岁的时候,武大维就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她的心里。那是一种自然生长的爱,因而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爱,是一种板上钉钉的爱,是一种非他莫属、非他不嫁、心无旁骛、不二法门的唯一的纯净的爱!而丁露贞生性开朗洒脱,一旦进入热恋阶段便掩饰不住脸上的欣喜,于是母亲对她没事偷着乐发出疑问了。

    “露贞,又得了高分了?”母亲问。

    “没错,又是全优。”丁露贞竭力掩饰着。

    “露贞,你高中还没毕业,不允许与任何男生有过深的交往!”母亲说。

    “妈,我知道。”丁露贞信誓旦旦。

    但她一如既往,该怎么样还怎么样。而且,她也没得“全优”男女之恋是不可能不影响学业的,这个时候丁露贞的学业只达到勉为其难的水平。她天天盼望和等待的就是武大维回家来与她的拥吻。她的身体里储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蓬勃的活力,那是源源不断、蓬蓬勃勃的荷尔蒙分泌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学业怎么会好得了呢?转年冬天,新的高考制度颁布了,当废除了十年的招生考试重新来临的时候,已经在铁路上工作了半年的丁露贞就感觉捉襟见肘了,她想参加高考,但显然知识储备不足,基础不扎实。已经大学毕业在检察院工作了半年的武大维便请了假回家辅导丁露贞。于是,他们的一切被丁露贞母亲勘破了。那天丁露贞母亲中途回家取一件衣服,看见丁露贞和武大维在做题的同时却搂着脖子。

    “露贞,你必须与大维分手!即使不参加高考,也不能让他辅导你!”母亲说。

    “妈,我必须参加高考!这是我的前途!现在没有合适的人辅导我,只有大维!”丁露贞斩钉截铁地告诉母亲。

    “可是,你们分明在搞对象!你这个样子是不可能考上大学的,怀了他的孩子倒是有可能的!”母亲的话相当尖刻,一针见血,活剥人的脸面毫不留情。

    “妈,你污蔑女儿!我们怎么可能那样?”丁露贞气得呜呜的。

    “露贞,我告诉你一句实话,你自然会疏远大维――你爸爸就是武文革用砖头砸了后脑而死的,武文革是我们家的仇人!武大维再怎么好,再怎么德才兼备,都不允许他做丁家的女婿!所以,你就永远死了这个心吧!”母亲说完就回医院去了。丁露贞被母亲的话惊呆了。会这样吗?这不就变成死结了吗?自己手到擒来的幸福和对未来阳光灿烂的憧憬倏然间就灰飞烟灭了吗?

    丁露贞复习不下去了。她走出家门,朝着市郊一股脑走下去。她走到了市委党校那片树林里。这是她和武大维曾经来过的地方。她走进树林深处,倚着一株白杨坐了下来。一下午过去了,她的脑子里乱哄哄的理不出头绪。肚子里咕咕直叫,该吃饭了。但生活是这个样子,吃不吃饭有什么要紧?甚至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她蓦然间对生活产生了厌倦,感觉人生太可悲,太残酷,太不近情理了!为什么自己命运这么不好,这么丧气的事落到自己头上?天黑了,她找到一棵枝干比较低的刺槐,抽出腰带搭了上去,然后结成一个扣子,准备一了百了。

    此时,因为丁露贞出走,急死了她母亲。因为丁露贞母亲太忙,天天晚上十点左右回家,晚饭都是丁露贞做好摆上桌。那个时候工作是没有准点的,也没有奖金,靠的全是“觉悟”现在讲“觉悟”可能会让人莫名其妙,不知道这两个字是什么含义,有点知识的人还可能想到佛学里面的一个名词。但那时候不是,讲觉悟,就是讲工作的自觉性,就是讲一个人对国家、对集体的赤胆忠心。有高度觉悟的人可以为了国家和集体舍弃一切,甚至生命!丁露贞的母亲每天多干五个小时又算什么!当然这还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觉悟,如果再讲“阶级觉悟”和“路线觉悟”那内涵就更大了!

    丁露贞母亲回到家发现露贞不在,只有露洁一个人在写作业,而且饭也没有做,她便问露洁:“你姐干吗去了?”露洁道:“不知道,一个下午都没见。”母亲只得自己做饭。可是饭做好了,丁露贞还是没有回来。母亲不得不到邻近的一座新楼去找武大维。1976年唐山地震的时候,波及到平川市,倒了不少房子,于是,铁路局在这一片平房的旁边盖起一座新楼。武文革一家自然首先迁了进去,而且占了个好楼层、好朝向,还是两个偏单。那时候,武文革已经从市革委回到铁路,因为“四人帮”倒了,靠造反起家上去的人都在接受审查,而他因为善于见风使舵,态度积极,落了一个回铁路当局长的好结果。但好景不长,武文革刚刚住上新房以后,就接着享受了继续隔离审查的滋味――有人揭发他用砖头砸死了电务段丁段长,不过新房毕竟住上了。于是人们都说:“武文革踩点儿还算踩得不错,临了还闹了两套房子。”但他的所有努力,最终的报酬也就是两套房子。而且,也不会让他享受太久,因为他被查出患了肺癌,已经扩散。他知道时日无多,便不再医治,只是天天写检查挨时光。当然,他至死不承认砸死了丁段长。他很明白,如果承认了,不仅他会立即被打翻在地,被踏上千万只脚,而且连儿子武大维这辈子也全完了!一个杀人犯的儿子还能有前途吗?武文革心里明镜似的,所以,刀架脖子上也不能承认!

    丁露贞的母亲拐弯抹角地问到武文革家,找到武大维以后,问他:“你知道露贞去哪里了吗?”武大维道:“不知道啊,怎么了?”丁露贞的母亲气哼哼道:“你赶紧把她找回来吧!她为了你离家出走了!”

    “啊?怎么会这样?”武大维立即穿起外套,下楼,推上自行车就向郊外骑去。他猜想,丁露贞不会去别处。他用尽力气,猛蹬了两个小时,在郊外市委党校的树林里找到了丁露贞。当时,丁露贞已经把脖子套进了拴在树杈上的腰带里。武大维扔掉自行车,一把抱住丁露贞,让她的头从腰带拴成的圈套里退出来。丁露贞抱住武大维的脖子号啕大哭。武大维道:“天太冷,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咱赶紧走!”便用自行车把丁露贞驮了回来。但他们没去丁露贞家,而是进了新楼。武大维把丁露贞拥进自己的那个偏单。丁露贞顾不上洗脸吃饭,先把母亲的话复述了一遍,然后虎视眈眈地看着武大维道:“我爸果真死在你爸手里吗?”

    如果武大维此时说不是,也许就是另外一种结果,但偏偏他说的是:“我爸那人真说不定会干这种丧尽天良的事!”于是,丁露贞脑子里轰的一声,一座巍巍挺立的大厦,瞬间便彻底倒塌了!那座大厦,是她和武大维未来的生活,是他们俩的一切。本来,当武大维将她救下的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