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看 www.biqukan.co,最快更新女人的战争最新章节!

    3

    刘梅花和丈夫陈大富出生于皖北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庄,这里位于安徽、山东、江苏、河南四省交界处。这个地方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非常重要的思想家军事家和科学家,如庄子、老子、华佗、陈胜、吴广、曹操等。建国初期,曾经有人向毛主席建议在那里专门成立一个以徐州为首府的“淮海省”但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个愿望最后没能实现。正像古代辉煌灿烂的幼发拉底河并不能孕育阿拉伯世界今日的富强一样,世界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也都不是今天强盛之邦,这个没有建成的“淮海省”到了现代竟然也沦为华夏大地相对落后的地区。

    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相对落后或许也不是一件坏事,比如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皖北农村与中国的广大农村一样,有一个特定的历史现象,那就是:越穷越光荣。刘梅花就是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嫁给陈大富的。事实上,刘梅花嫁给陈大富的直接原因就是陈大富贫穷落后苦大仇深。这一条在那个年代非常重要。

    皖北平原一望无际,无遮无掩没山没丘,养成了这里人的性格也比较直,很少拐弯,表达方式非常直接。那时候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苦大仇深也很简单,看他家的房屋就一目了然。看房屋的两个地方,一看屋顶,二看“白板”

    当时农民住房都相当的差,几乎一律是草房,个别条件好一点的农民住房也就是所谓的“拍草屋”房子。“拍草屋”是相对平草屋而言的。平草屋的屋顶是先用麦秸或稻草平摊在上面,然后再用草绳织成的大网罩住,以防刮风的时候把屋顶掀了。这样的草屋简单,省料。而“拍草屋”的屋顶是用精选麦秸一层一层摞上去的,并且每一层都拍打得非常紧,层层相叠,很结实,也不需要用草绳网固定。

    “拍草屋”房子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表示这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相对较殷实。那时候媒婆替人家说对象,一个口头禅就是:“他家住拍草屋”而这些相对较殷实的人家通常是富农或者是上中农。虽然那时候早已成立了人民公社,广大的中国农村实行了三级管理社队为主。大家不管什么出身,都是人民公社社员,都是靠在生产队挣工分吃饭,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富农和上中农家里的日子就是过得比贫下中农相对殷实。既然都是挣公分,富农和上中农为什么比贫下中农过得殷实呢?难道是他们工分挣得比贫下中农高吗?肯定不是。他们不但不比贫下中农工分高,而且还比贫下中农低。相同的农活,比如夹塘泥,贫下中农一天十个工分,富农或上中农只有九个工分。谁让他们成分不好的。但是,他们仍然比贫下中农过得殷实。

    运动刚开始的时候,这个现象曾经引起工作组的高度重视,他们首先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出发,怀疑是这些富农和上中农是不是土改的时候藏匿了什么宝贝,经过仔细的调查甚至挖地搜查,没有找到任何证据。最后,终于找到了猫腻。原来,过去是富农或上中农的人家比普通贫下中农人家更会过日子。由于他们更会过日子,所以在相同的条件下他们的日子相对殷实,所以他们可以住“拍草屋”的房子,而贫下中农只能住稻草屋。因此,只要看谁家的屋顶是“拍草屋”的,甭问,十有八九不是富农就是上中农。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他们只能是富农和上中农,而不可能是地主,尽管地主可能更会过日子,但是地主树大招风,早已受到管制,就是日子过的再殷实也不敢露富,当然不敢盖“拍草屋”的房子。不过没关系,地主是躲藏不了的,因为除了“拍草屋”的房子外,还有“白板”“白板”可以让一切牛鬼蛇神无处藏身。

    为了更好地分清敌我,生产队每家每户大门口的墙上都用白石灰糊了一面差不多一米高一米五长的“白板”之所以称其为“白板”是因为它的大小和样式与村里面小学校的黑板差不多,所不同的是黑板是黑的“白板”是白的。与小学校教室里面的黑板不一样的是“白板”上面都是写好了字的,而不是像黑板那样本来是光的,等用的时候再由老师临时用粉笔写上去。判断一户人家的阶级出身,非常简单,只要看“白板”上面字的颜色就行了。凡是苦大仇深的贫下中农“白板”上一律用红漆写着“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之类的标语口号,或者干脆写一条毛主席语录。比如“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或者是“马克思主义道理千条万绪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等等。凡是牛鬼蛇神,家门口的“白板”上一律用黑漆画上一个黑框框,看上去跟讣告一样,黑框框里面用黑漆写着“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它就不倒”之类的警示性标语。白底黑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当时刘梅花家就是住的“拍草屋”房子,门口的“白板”上面有一个像讣告一样的黑框框,里面写着黑字,而陈大富家住的是稻草屋房子,门口的“白板”上写的是红色标语。

    生长在黑字人家子女是痛苦的,因为他们处处都要低人一等,受气更是家常便饭。刘梅花的嫂子娘家人也是“黑字人家”嫁给刘梅花的哥哥之后,当然是黑上加黑,有一次在地里干活,嫂子小便涨得难受,跑到玉米地里去方便,硬是被副队长拧了出来,说:臭地主婆,精怪得很,人家都就地撒尿,就是你趁机偷懒,谁看你那个臭x了?!就你这个臭x,给贫下中农看老子都不看。说着,竟当众把刘梅花嫂子的裤子扒下来,贫下中农果然不看,而是齐声高呼“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打倒臭地主!”

    刘梅花是一个有主见的姑娘,这样的家她是没有办法再生活下去了,她要赶快逃离苦海,逃离的方式是嫁给一个苦大仇深的贫下中农。

    当时有一个说法,说地主富农子女只要嫁给贫下中农,就算是投奔革命,于是就一切按照贫下中农的待遇在生产队安排做事并且不受歧视,更不会被当众扒裤子。相反,如果是贫下中农的女儿嫁给地主富农,则算是叛变革命,马上就要被歧视。而如果像刘梅花嫂子那样不识时务,自己本来就是地主子女,然后又要再嫁给一个富农子弟,那么就是“结成反革命联盟”就是黑上加黑,被当众脱裤子也是理所应当的。刘梅花不傻,刘梅花绝不会再走她嫂子的老路子,刘梅花不愿意被当众扒裤子,于是,刘梅花必须嫁给贫下中农子弟。

    其实,刘梅花是一个心气蛮高的姑娘,如果不是正好处于当时的特殊情况,她本来会是一个非常挑剔的人。没办法,长得稍微漂亮的女人在择偶的时候大多数都是比较挑剔的。事实上,刘梅花选择陈大富本身就是挑剔的结果。

    前面说过,刘梅花必须嫁给贫下中农子弟,但是村子里大多数都是贫下中农子弟,这样,刘梅花就有了选择的余地。选择标准自然是“政治第一”虽然都是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