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看 www.biqukan.co,最快更新戴高山文集最新章节!

    序

    离开高速公路进入向阳,我的心里还是没底。已经不止一次来到这里了,今天,我该写些什么呢?这是一个欲雨未雨的冬日,雨雾渐渐结起,天空有点阴郁,据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但令人乐观的是,至少现在,还是一路干爽,没有看到将要下雨的迹象。

    正如那不断加宽往上的盘山公路,一忽儿上,一忽儿下;一忽儿左,一忽儿右。在我茫然的思绪里,一直盘算着今天的主题,却始终,没有找到答案。

    我只是在迷迷糊糊的小瞌之间,跟着那部采风车,一路盘旋而上。是的,许多迷一样的故事,无需着急。当我们进入到这个原生态、绿色的世界时,那一股股悠闲的慢生活味道,像春风一样,向我们袭来。

    一切冻结的思想,都将如春天开放的花,在一阵暖风之后,迎刃而解。

    1。?古老村落纯朴情怀

    这是一个古老的村落,这里的人们纯朴、善良,这个村落叫郭田村。

    到目前为止,这里一共住有400多户人家,1800多位村民。村里主要有三姓人家——一是蔡姓,一是姚姓,一是黄姓,他们生活在一起,相濡以沫、和睦共处了千年。

    那么,既然叫“郭田村”就应该有郭姓人家落户于此,为什么没有呢?原来,早在宋朝初年,这里确实迁来几户郭姓人家,他们在此开荒垦地,放牛牧羊。因为大部分田地都是郭姓人家开垦出来的,故这里就叫“郭田”后来,那郭姓人家又流落何处,不见记载,也没听乡人说起。总之,千年以前,这里就一直叫“郭田”

    郭田村有耕地面积543亩,山地面积3196亩,主要以生产粮食为主,种植水稻、甘薯。林果有杉木、杨梅、柑桔、茶叶等。目前,郭田村有1所小学、1所农村合作卫生所、1座小水电站。其乡村公路连接梅仙公路,地理位置处在向阳乡政府驻地北向3。1公里。

    这里,民风纯朴,土地丰厚。肥沃了数千年的文明,积累下能够滋养生命的自然环境,养活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和他们的理想。这里,是南安市最高的高海拔地带,或许,郭田村的人们,早已忘记世界之外,还有一个世界。独自守着优越的自然环境,过上幸福、丰厚、自足的慢生活,在摇摇晃晃的千年间,走进二十一世纪第一个一十五年。

    是的,这里人均年收入不到5000元,是目前南安市第一个贫困村。作为扶贫对象,我相信这只是短暂的过去,不是未来,更不是结果。

    自古以来,这里是出了名的土地专业户,有“第一洋——郭田洋”之美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凭借土地肥沃的优势,生产出大量的水稻、地瓜,在过去一千年里,那曾是靠山吃山的福气,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一段可以让人温饱、幸福的美满时光。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千年的历史节拍下,养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

    或许,他们不想改变什么,也无须改变。多少年以来,他们似乎可以满足于原有的生活、生存环境;他们似乎努力想把自己,忘记在这个世界之外的世界里。

    2。?直面现实重新思考

    在郭田村村委会门口,我们看到一张绿底白字的“向阳乡郭田村300亩红心地瓜示范基地”的广告牌,它向我们展示了,郭田村的第一土特产——红心地瓜。

    郭田村的红心地瓜,闻名遐迩。这里的自然条件良好,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生长期长,水土资源未受污染;这里的地瓜长势好,品质优,糖分高,产量大。十月的收获季节一到,一锄头挖下去,一大串个头两、三斤的红心地瓜,便冒出土面。

    山里人有吃不完的地瓜,自然会流传下许多保存的方法。郭田村的红心地瓜干,也是在这特定条件下,应运而生的。他们先将地瓜去皮洗净,切、搓成一片片。然后,放入木制的蒸笼里,用旺火蒸煮至熟。之后,排放在竹匾之上,搬到太阳底下暴晒至干。

    晒干后的红心地瓜干和连城地瓜干不一样,硬得像块石头,敲击起来,梆梆有声。不过,你不必担心,这说明郭田的红心地瓜干密度高,品质好,营养丰富。闽南人自古喜欢熬粥,煮稀饭时,将红心地瓜干放几片入内,一起熬煮,煮出来的稀饭又香又甜,颜色特好,细嫩而有弹性。也可以用来熬汤或放在干饭上蒸煮,至熟软后可口异常。

    自沈海高速公路复线通车以来,向阳乡的地理位置进一步凸显。从乐峰高速公路口算起,至福州、厦门的车程,都在2个小时以内,而到泉州只有60公里,仅需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哪天你在大城市里住烦了,想来乡村休闲一下,体验一下向阳的慢生活,不管是福州、厦门,还是泉州,只须一天的时间,就可以赶个来回。

    想致富,先修路。正如我们一路而来,那一条条不断拓展、加宽的山村公路,从乐峰到向阳,再从向阳到郭田,每一条路都今非昔比,不断延伸、加宽。许多原本只是土路的乡村公路,已经普及成水泥路,尽管比较窄小雏形,但已连接家家户户。

    历经千年的慢生活,对郭田村人来说,已成为一个事实。然而,面对现实的挑战,这里的村民,仿佛已经若有所思,他们开始有了面对世界,寻找财富的冲动!

    一切,仿佛都在这一代人中,慢慢扭转。在下午的接待会上,村书记告诉我们:“郭田村人从小土生土长,和这里的土特产一样,纯朴、憨厚。他们渴望城里的人走进来,一起分享这里的阳光、空气和风景,同时,带走他们的土特产;他们也渴望向城市走去,感知外面的世界,以获得更有用的致富信息”

    这里,阳光明媚,空气纯净,景色优美。夏天不用吹空调,冬天不会太寒冷。天然有氧的生活,让人们在日益恶劣的环境中,可以得到某些安慰。这里,还有许多纯天然、原生态的土特产,正如这一群憨厚、纯朴的乡下人,有着美好的,能够滋养生命的特质。

    郭田村除了红心地瓜之外,还有茶叶、水果、天然中草药以及自然的野生蜂蜜。

    说到野生蜂蜜,在此值得一提。村里有户蔡氏人家,自然养殖了70多箱野蜂,按每箱年产30斤蜂蜜计算,他一年的蜂蜜产量,就可以达到2000多斤,这在向阳乡,是绝无仅有的。我们来郭田时,正值冬蜜高产季节。从“观音谷”一路走来,其时正好下雨,许多朋友还是让车停了下来,冒雨跑到蔡氏家里,买上四斤蜂蜜带回家。

    在郭田,山高气温好,自然环境优越。一年四季,花季特长,加之天然的野蜂繁殖,不必饲以白糖,因此,能吃上这里的蜂蜜,应该是一种福气。

    一路上来,我还听说这里有位土生土长的年轻大学生,放弃数千元的工资及优厚的工作条件不要,跑回家里,养起了野猪。年轻人说:我打工是一辈子挑水喝的事,今天回家当个“猪倌”是为自己的将来,掘一口源源不断的甜水井

    所以我想,当人们面对城市,产生忧怨时,自然会想起山村;当人们面对养殖,不再信任时,自然会想起山村;当人们面对西药,产生抗拒时,自然会想起山村。其实,这都是自然的,原生态的魅力,它以一种更适合于生存的特质,招唤我们。

    这里的村民,正以一种纯朴、善良,憨厚、老实的生命特质,接轨城市,推销自己。

    3。?青龙盘踞历史传奇

    事实上,我们来郭田村的第一站,是直接到青龙宫的。这一路上来,车在山路上摇摇晃晃,载着我们的思绪,先于乡政府门口停下,然后直接送我们到青龙宫。

    青龙宫位于郭田村的青塘垅西畔,因其山形如蛟龙盘踞,是出了名的龙穴宝地,谓之曰——双龙结一穴。相传,此地原为郭氏祖上唐朝时的祖冢,人得之出状元,神得之显威灵。后来,郭田村的先贤们在此修建了一座庙宇,谓之曰“青龙宫”是专门供奉朱大元帅的。故宋人有联云:“庙建青塘,庙貌应同天地老;神司昭惠,神灵直接斗牛光。”

    这青龙宫的朱大元帅,又是何许人也?原来,朱元帅又叫朱相公,原名朱庆云。五代后唐清泰年间(公元934-988年)福宁人。

    相传,当年朱庆云协同雷海青、陈振泽、杨仙君因避战乱,弃官归隐,一起云游至闽南地带,发誓精心修炼,救世扶民。后来,雷海青在埔头草萎树下坐化,先于三人得道归天。雷坐化之后,被朝廷追封为“田都大元帅”再后,杨仙君与二人分手,独自前往罗东溪西山美,垦荒造田,布德善心,终为正果,被封为——罗东溪西山美宫杨元帅。

    而朱庆云与陈振泽,则一起登上五台山,开荒垦地,扶助乡民,为百姓寻医问药,深得四方乡民爱戴,被奉之为神灵。

    宋庚寅年间(公元991年),朱庆云亲为土木匠,协陈振泽共建乐山“广福庙”竣工之后,但见英灵显圣。继李元溥在乐山显化为“福佑帝君”成为第一代海神之后,陈振泽在永春显化为圣侯,是为“陈圣侯”;而朱庆云则在郭田村,显化为“朱府大元帅”

    这天底之下,好人终可以安身立命,成佛成尊的。但凡修心养性,行善积德;救苦救难,为民众谋求福址者,终究可以修炼成正果的。

    另有一传,说唐未宋初年间,朱庆云协助泉州刺史留从效,统兵于五台山平叛,人称朱相公。死后葬于乐山,因英灵显性,福佑乡里,受乡人尊崇和爱戴。

    在向阳乡通往五台山观日台北向约有200米之处,有一座墓塔,坐东面西,其高1。8米,共有3层,此乃朱相公之墓也。

    墓基底部呈八角形,中间为圆柱体,上部分呈半球形。上有阴刻楷书“月庵云洞”四个字。塔前立有石碑,为长方形,上面亦有阴刻楷书:“朱相公祖福宁州,显化于宋,有志可稽,封元帅。至大明万历辛亥年,五台山住持僧员礼重修,宝藏题”原来,朱相公墓于明万历年间,由五台山僧人重新修建过。

    最早的青龙宫传说修建于宋太宗丙子年(公元996年),因乐山的香炉飞上庙左一棵大枫树上,分炉焚烧了七天七夜。于是乡人倍感神奇,架设24级云梯上树,取下香炉。之后,又在青塘垅西畔,搭建茅棚为宫,敬奉朱大元帅的牌位。

    后来,草棚的青龙宫因年久日深,土坯做成的宫墙为雨水侵蚀损坏,乡民们便于真宗咸平已亥(公元1001年)冬日,开基重建,至辛丑年(公元1003年)春全部竣工。

    其后,历代以来青龙宫经多次重修,因笔墨关系,不再祥述。改革开放后,千年古刹重获灵光,现存的青龙宫,是1988年在原址之上开基重建的,并于1993年凌工。是一座砖、石、土、木结构,较为坚实的现代庙宇。

    走近青龙宫,须经两层各六级青石台阶拾步而上,方到青龙宫的主体建筑。燕尾重山式屋顶,搭配以红砖墨瓦。屋顶之上,有四条青龙护脊,两条向内,两条向外。庙宇正中独开一门,门前立有两根石柱,两条青龙盘旋于上,雕工古朴、雄健精灵。

    屋檐之下,大梁之上,悬有“青龙宫”与“昭惠庙”两块牌匾,一前一后。入得正门,又见正梁之上,悬挂有“朱元帅”三个金漆大字。而在两边的柱子之上,亦有金漆字体,书有一幅对联,联云:“庙建青塘,庙貌应同天地老;神司昭惠,神灵直接斗牛光”庙堂的正中,端坐有三位神仙,一看,便知是朱大元帅和他二位战友了。

    在青龙宫的右后侧,有一栋正在修建的新庙宇。观其规模和气势,显然盖过了原有的青龙宫旧庙。重山式燕尾脊屋顶,面前立有六根立体镂空雕刻而成的盘龙青石巨柱,支撑着纵横交错的木质斗梁。正门的立面上,大开三门,一律以青石雕刻铺设而成。此庙尚在修建之中,故此一笔带过,日后竣工有幸前往,可再叙风采。

    青龙宫朱大元帅深受郭田村人膜拜,并名声远扬,得益于先贤的灵应。自宋朝建庙以来,民间便有着无数关于朱元帅的传奇故事,因受限于篇幅,此处不再渲染,若是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