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看 www.biqukan.co,最快更新告密者最新章节!

    庞士伟来到武汉。他以前就来过武汉,曾经想在汉口的汉正街租一个门面做生意。他发现做生意是要讲究市口的,市口好,生意就好,市口不好,生意就不好。武汉是湖北的省会,是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什么武汉能成为省会?能成为中心?而庞士伟的家乡红安却不能成为省会成为中心?说到底,就是因为武汉的“市口”

    别的地方不说,就说庞士伟现在站着的地方汉正街,恰好位于长江和汉水的交叉口。这不是巧合,而是必然。古代没有铁路,没有航空,也没有高速公路,水上航运是主要的交通,长江横贯中国的十二个省市,汉水是中国唯一一条南北走向的天然江河,这两条大动脉在这里融会,当然要“杂交”出汉正街“杂交”出汉口“杂交”出武汉。所以,同样是做生意,在这里肯定比在家乡具有更多的优势。这个道理庞士伟懂。不是现在才懂,而是早就懂了。可虽然懂,虽然早就动过这个念头,虽然两年前就来看过,但当时他的主要业务在家乡,并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武汉,因此也就没有在汉正街租门面。这次不一样了,这次庞士伟张罗为村里修路的事情最后闹成那么一个结局,让他很伤心,他决定从此之后要把主要精力移到武汉来,在省城大力发展一下,等以后真正有实力了,才考虑为家乡做贡献。所以,这次他打算在汉正街租门面,好好做生意,做真正的生意,做大生意。但是,到老地方一看,好家伙,房租价钱涨了整整一倍!

    庞士伟找到原来的熟人打听,问怎么回事。熟人说他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汉正街的店面租金涨价一倍是普遍现象,并没有谁故意欺负他是乡下人。熟人还带着庞士伟沿着汉江从桥口一直转到四官殿,一家一家地打听,结果确实是这样,几乎所有的店面价格都涨了一倍,有些地方,比如靠近铜人像旁边的那个市口,涨价幅度更大,翻了一倍还拐弯。庞士伟犹豫了。房租价格翻了一倍,意味着每个月的成本都要增加一倍,这个变化超出了他原先的预算,如果生意不能同步增长一倍,可能就要赔钱。庞士伟后悔了。

    后悔当初不该忙着盖房子、送电风扇和修路。如果不做那些事情,而是把全部的资金和精力放在武汉,租下几个铺面,就算什么生意不做,现在转让出去,价钱也可以翻一番。但是,天下没有后悔药卖,红安没有,武汉也没有,做生意,哪里有什么“如果”的呢?虽然原来的计划落空了,但是庞士伟并没有立刻离开武汉,甚至也没有离开汉正街。一来他知道回红安也没有什么生意好做,二来他总像有一件心思未了一样,冥冥之中仿佛他与汉正街的缘分并没有断,还要发生点什么事情。庞士伟继续在汉正街转。

    这次他是瞎转,没有具体的目的,所以没有再麻烦朋友,而是一个人瞎转。由于是瞎转,所以范围就有所扩大,不仅沿着汉江转,而且还转到里面。当他转到里面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从四官殿出发,如果不是沿着汉边走,而是往里面走,里面的大兴路上却冷冷清清,一点商业气氛都没有。为什么相差这么一点距离,就像是两个世界呢?庞士伟想不通,连续想了两天都想不通。

    第三天,庞士伟再次来到汉正街。这次他两边看。一会儿沿着江边看,一会儿沿着大兴路看。他发现,仅仅相差几十米,租金价格就相差好几倍。他突然有一种感觉,现在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需要店面的人也越来越多,几个月之前四官殿这里还不属于汉正街,现在已经发展成汉正街的一部分了,而且,照这样下去,汉正街一定还要发展,而如果还要发展,往哪里发展?不可能往汉江和长江里面发展,也不可能顺着沿江路再往前发展,因为前面就是武汉关了,那么,最大的可能是从江边向街里面发展。

    假如是这样,庞士伟想,那么我现在把大兴路边上的房子租下来,隔成店面,将来不是赚大钱?庞士伟感觉自己的心猛跳了一下,像是小时候上学的路上猛地看到地上躺着一枚崭新的五分硬币一样。庞士伟当机立断,倾其所有,集中全部的资金,把大兴路上一栋原属于商业职工医院的宿舍整个底层全部租下,然后按店铺的要求重新分割装修,并统一安装了卷闸门。刚刚完成,就有布料供应商来承租。供应商说,既然汉正街已经发展成零售、批发、加工一条龙的市场,那么布料供应就应该尽早抢占靠它最近的地方设点,而大兴路就是最佳场所,由于不搞零售,只做批发,所以没有必要把店面选在沿江路,放在大兴路正好,因为这里租金便宜一些。

    确实是便宜一些。事实上,当时庞士伟只按差不多沿江路上店铺一半的价钱租给那个布料供应商的,但就是这,也比他从商业职工医院手上租过来的价格高许多。况且,这家供应商店铺开张后,立刻就引来很多家同样做布了生意的老板来这里承租铺面搞批发点,庞士伟也不失时机地相应提高了房租价格,并用收取的租金和押金开发了另一栋宿舍楼。

    如今,大兴路已经成为武汉有名的布料批发一条街,这里店铺的价格也随着汉正街店面租金价格的上涨而水涨船高,不用说,早期在这里投资店铺开发的老板各个成了大老板,而这条街上,差不多有一半是庞士伟的。这时候,有一个郑州的朋友向他推荐做编织袋的生意。当然,所谓的“朋友”就是生意场上有过接触,并且在一起做过生意吃过饭喝过酒的那种人。朋友说可以是先从河南巩县买进生产编织袋的设备和原料,加工成编制袋之后,再返销给设备和原料的供应商。

    编织袋庞士伟知道,就是他老婆拿来做手扶拖拉机帐篷的那种东西,农村人家年年用化肥,家家都有这种用作化肥包装的编织袋,也叫蛇皮袋,想想就知道用量非常大,销路有保障。以前用化肥使用蛇皮袋的时候,以为这东西是化肥厂自己生产的,没想到是这样生产出来的。庞士伟拿计算器,按照设备、原料价格和编织袋的返购价钱认真算了一下,如果是他自己买一台两台机器让家里人做,不合算,赚的钱不够来回运输的费用,但如果一下子买一百台,分发给全村的乡亲做,成规模,统一购买,统一进料,统一运输,统一出售,就合算了。

    因为买一百台算批发,机器便宜原料也便宜,而且运输成本摊薄了,这生意就能做。庞士伟内心深处光宗耀祖的思想并没有磨灭,一心想着为修路的事情挽回面子,想着当初修路的时候,乡里面可以揩油,这次生产编织袋,你总不能揩油了吧?再说揩油也不怕,这种生意规模越大利润越高,就是全乡的人都做他也不怕。为了慎重,庞士伟专程去河南巩县看了,又回到家先关上门和老婆商量,老婆也会计算,拿来计算器一顿按,结论居然与庞士伟一模一样。庞士伟再与村长和乡亲们商量,得到大家一致赞同。村长高瞻远瞩,说,从发展经济的角度看,这样组织全村人从事专业加工,带头致富的效果比修一条公路还要好。村长和村民不但口头支持,而且拿出实际行动,具体表现就是他们愿意集资,这样,庞士伟本来最担心的资金问题迎刃而解。

    在乡亲们的热情感染下,庞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