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看 www.biqukan.co,最快更新点鸿文集最新章节!

    梅子

    柳叶青

    梅子黄

    家家户户过端阳

    大人喝着雄黄酒

    儿童额上点雄黄

    画个“王”字学虎样!

    端午是棵树,它生长在华夏古老的土地上,生长在龙子龙孙的心坎里。

    端午,辞海第一条:阴历五月五日,民间节日。本名“端五”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仲夏端五,端,初也。”亦名端阳,重五,重午。辞海第二条:泛指初五日。也就是说,凡月之五日,皆可称端午。古人以天干地支定节气,许多节气并没有硬性规定在某月某日,只是按照时序而定,端午节也是一样,端午,也就是五月内的第一个午日,魏晋以后,人们渐感天干地支纪日不便记忆,于是改以数字代替,定五月初五为端五了。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众多,综合历代诸说,大约有以下几种。

    图腾祭。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早在四五千年前,人类的远祖在自然势力威胁之下,常疑心某种自然之物有着不可思议的超自然的力量,因此,他们便以这种有着神力的东西为自己部落的祖先和保护神,对它进行顶礼膜拜,以求得神力的护佑,他们在所有的日常用具和自己的身上刻画上该图腾的形象,以强化自己和图腾之间的亲缘关系,以及彻底皈依于它的精神寄托。

    我国的水稻种植,开始于新石器时代,生活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吴越民族,自古以打鱼和种植水稻为生,他们以龙为图腾,断发纹身,把自己打扮成鱼的同类,彩绘渔船,让水中的龙知道,他们是它的子孙。五月五日是他们祭祀龙祖的日子。为什么要确定这一天为祭祖日呢?因为龙是主管雨水,确保丰收的神灵,龙是水中之王,对水无所畏惧,五月到来,正是江南雨季到来,洪水泛滥的开始,布谷鸟在天空欢叫着,该插秧了,为了确保水稻丰收,确保打鱼人的安全,他们在五月份日照最长的这一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以谷米做成的粽子飨龙,以划龙舟娱龙,祈求龙祖的庇护。

    源于夏至。端午虽非节气,但与夏至相近。夏至为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日,太阳的威力到该日午时达到高潮,这一天日照最长,威炎也最盛,但日中则昃,太阳随即亦由盛而衰。中国人一向依赖“应天显时”的方式生活,一切均以太阳的出没为依归,太阳由盛转衰之日,人们惶然感受到衰老和死亡的威胁,好像天将降大祸于人一般,于是纷纷举行各种祭祀仪式,禳灾避役,求神保佑。同时过了这一天,开始进入盛夏时节,于是形成了一些特殊的饮食、服饰、禁忌等风俗。粽子便是这样一种古代的时令食品。俗有“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的古谚。粽子一出现,岁序便转入夏季,这是季节更迭的信号,不单单只是点缀节景。在五月仲夏的酷热季节吃这种米制的凉食,用清香的箬竹叶包裹,吃后清热降火,胃肠舒适,的确不失为时令佳品。此时人们换上轻薄的夏装,参加各种端午活动,娱神自娱。换夏装在古代也是风俗之一,中华古今注记载,东汉时,每到端午,皇帝都要赐给群臣鸟犀腰带呢。

    恶月恶日避邪说。晋乐志言:“五月之辰谓之午,午者长也,言万物皆长大也。”端午节,便是民间俗称的五毒开始活动的时期。天气渐渐炎热,百毒齐出,蚊虫滋生,各种传染病频频发生,无力抵抗疾病的古人,便把五月视为“恶月”五日视为“恶日”五月五日成为一个不祥之日,在这一天出生的孩子被视为不祥之兆“男害父,女害母”于是人们得想办法预防及消灭这些毒虫毒物。他们在这一天挂钟馗像驱邪避害,插菖蒲、苦艾于门户,薰香沐浴,佩带香包,喝雄黄酒,一切都是为了避邪去疾。在这里顺带解释一下五毒五瑞。端午五毒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这些毒虫咬了人轻者疼痛,重者死亡,可不是好玩的。天中五瑞为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