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看 www.biqukan.co,最快更新波谢洪尼耶遗风最新章节!

    我们这样称呼拉伊莎-波尔菲利耶夫娜-阿赫洛毕娜姑母,是因为她殷勤好客、贪图口腹的缘故。她住在p城,离我家约有一百五十多俄里,因此我们很少见面。可是她老人家没有忘记我们,每逢命名日和生日,她准时写信向弟弟和弟媳表示祝贺。他们自然也是一礼一答。

    拉伊莎出嫁很早,不满十六岁便嫁给了p市的市长。她是个娴静、善良、温顺而且相当美丽的少女,只是从小就很好吃。她的未婚夫年近五十,在战争中被土耳其军队的炮弹炸断右腿后,装了一条木头假腿,不过走动起来倒非常利索。尽管有这些缺陷,但是由于那少校的官衔,这门亲事仍能使大家看得眼红。马市是个大商埠,位于舟揖称便的河畔,一到夏天,河上停满了帆船,它们通常留在这里过冬,p市有许多财力雄厚的资本家和为数可观的分裂派教徒1,而主要的是还有大批随船来到这里的有身份证和没身份证的工人。总之,这p城一年四季处于繁忙、混乱之中,正是个浑水摸鱼发横财的好去处,要想弄清流弊所在,即便是魔鬼亲自出马,也非折断腰腿不可。

    1十七世纪下半叶,俄国东正教团要否改革宗教仪式问题发生分歧意见,分裂为两个教派。官方教派把反对改变旧仪式的教会称为“分裂派”分裂派教徒受到沙皇政府的残酷迫害,四出逃亡。

    显然,这美妙的信念也使少校的心热了起来。不分冬夏,无论早晚,彼得-斯毕利朵尼奇拖着木头假腿橐橐地响,一瘸一拐地来往于市场、旅社、滨江大街之间,造访财主,寻找机会,趋膻逐腥;当然,他总能找到机会,嗅出膻腥。为政十年,到他考虑娶拉伊莎的时候,虽说在公务上毫无为人称道的建树,可是他手里却积攒了很大一笔资财。他待人亲热,有所取索,也决非无功受禄。商人们给他送礼,是“出于爱戴”出于他肯做他们子女的教父,出于他没有忘记他们的大名,常常不拘形迹地上他们家里喝茶。他们按月给他送“孝敬钱”(不是出于恐惧,而是出于良心),若是他手头拈据,还有特殊馈赠。但馈赠的数目并无一定之规,全凭上帝意旨行事,总以不委屈他为度。他也从来没有抱屈的理由,他甚至坚信,客客气气远比粗暴勒索更为有用。不过,他对待工人却干脆得多,是呀,他和工人有什么好“-嗦”多费口舌的呢。“有身份证吗?”“按规定,缴二十五戈比!”“没身份证吗?缴一个卢布,要不然,监牢离这儿并不远。”——仍旧不是勒索,而是“照章办事”

    婚后约莫二十年,他去世了;他的死引起了市民的悲伤。他给妻子留下了许多钱(到他临终前为止,算下来总共有四十万卢布的纸币)和一个五岁的女儿。拉伊莎-波尔菲利耶夫娜花钱不多,在城厢一处牧场上买了十来俄亩土地,作为安身之处。她造了一幢宽敞的住宅,开辟了菜园和果园。在她这孀居人的圈棚里养了许多家畜和家禽,象乡居似的在这里住了下来。这庄园几乎是个理想的庄园,因为它既有乡居的好处,又兼得城市生活的种种方便。市场近在咫尺,教堂比比皆是,朋友要多少有多少,等列诺奇卡长大了,聘请教师也不犯愁。

    她使列诺奇卡保养得完全符合于丰满的俄罗斯美女的标准,留在家里,直到十八岁才拿定主意把她许给陆军中尉克拉萨文,一个性情温和、门当户对的阔少。但是她不让小两口子离开,要他们跟她一起过日子。她的庄园里什么都好;每个房间里都洋溢着诱发食欲的气味,叫人产生努力加餐的欲望,因此,不但家里的人从早到晚吃吃喝喝,一个个养得肥肥胖胖,连每个来客也很想尝尝她家的美味。仆役们个个神情愉快,动作利落,唯有真正的好主人才有如此出色的仆役。前室里不时响起门铃声,接着便是这样的对答:

    “在家吗?”

    “请进!他们刚坐下吃饭呢。”

    客人一个接着一个来到她家,从来没有发生过短缺食物的事。什么都有:要火鸡有火鸡,要肥鹅有肥鹅。请随便吃吧,如不够吃,可以吩咐伙房烧只仔鸡。只消一刻钟就烧好了。这里跟红果庄不一样。在红果庄半只小鹅要切成许多块儿,供全家人食用,而且还老盘算着怎样留点儿第二天再吃。

    可是,一年后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列诺奇卡生产时死掉了,给五十岁的母亲留下一个才出世的女儿萨申卡。克拉萨文中尉在妻子亡故后不久也与世长辞了。

    这是一桩极悲痛的事,姑母的眼泪很久都没有干过。她想起自己已经年过半百,很快就要老了,一旦有个三长两短,她把萨申卡留给谁呢?不错,到目前为止,她从来没有害过一点小病,但是要知道,生死全凭上天安排啊,好端端的人也会忽然生病的。你看,她的颈项多么短啊,什么祸事都会发生的!她本想写信和奥尔加-波尔菲利耶夫娜商量,请姐姐到她家里来住,可是第一,奥尔加-波尔菲利耶夫娜比她的年纪还大;第二,奥尔加姐姐那时经管着红果庄的庄地,而更主要的是,奥尔加决不肯丢下她另一个姐姐马丽亚。跟马丽亚-波尔菲利耶夫娜一道生活吧,我这位姑母又不乐意,因为她知道马丽亚是个性情乖戾、喜欢恶作剧的女人,要是她来了,这个好端端的家,不出一个月,准会被她弄得天翻地覆。拉伊莎-波尔菲利耶夫娜也不愿意找另外几个姐妹,况且她们散居在边远的省份,要找恐怕也找不着。至于夫家的亲族,人固然很多,可是死去的少校一向同他们合不来,他临危时曾告诫过妻子:

    “你瞧吧,我一死,我那些宝贝兄弟就会跑来,”他说“问你要他们帮什么忙,你把他们赶走!”

    沉重的悲痛终于渐渐消逝,于是姑母把她那老年人特有的全部慈爱倾注在萨申卡身上。她爱抚她,精心照料她,禁止仆人在她睡觉的时候走过她的卧室,逐渐把她的身体养壮。她的最高理想是活到萨申卡十六岁的时候;她每天祈祷上苍,保佑她实现这个理想。

    “给她放户好人家,我死也阖眼了,”她自言自语说,又在心里暗暗地加上一句:“说不定,那时上帝还不派天使来接我,我就跟他们再过一些时候。”

    萨申卡对她的外祖母也报以同样的热烈的依恋之情。祖孙俩上慈下孝,相依为命。她甚至和外孙女儿商量女婿身后遗留的庄地的诉讼案件,而当别人对她指出萨申卡年纪小,还不懂事的时候,老太太总是把握十足地答道:

    “她怎么不懂事!您随便问她什么,她全能答得上来!开菜单子,安排园子里的活儿我这孙孙全在行!”

    总之,这是一个罕见的家庭,不论主仆都过得很舒坦。大家彼此相爱,而又特别珍爱萨申卡,认为她不仅是跟老太太平起平坐,而且恐怕还是高出老太太一头的女主人。日子过得愈久,生活变得愈有乐趣。窠儿终于营好,园子里的树长大了,结满了香甜的果实,母牛的产奶量比哪家都高,连得老太太为了讨外孙女的喜欢而饲养的四只绵羊,一年也产了两次羔,而且一胎不是产一只,而是产两只小羊羔。

    “今天这一天又过去了:而且过得多么好——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太太平平的!”老太太让外孙女儿去睡觉的时候。这样说。‘祈祷吧,萨申卡,求上帝保佑,明天的日子也象今天一样平安!”

    她们要求的仅仅是这种日复一日的太平生活。

    我上面说过,我们家和阿赫洛宾家的人几乎没有见过面。可是有一回,我从莫斯科(那时我刚在那里上学)口红果庄度假的时候,母亲想起六月二十八日是拉伊莎-波尔菲利耶夫娜的命名日。她自己没有工夫到p城去,因此决定派一个孩子去。真走运,挑中了我。

    我单身一人,没带仆役,由车夫阿连皮陪伴,整整坐了两天半的马车。我们每走三十俄里,就在村舍里歇一会儿,这样,走完村道,上了大路,离p城便只剩下四十来里路了。我们终于在这个家庭节日的前两天到达了这次旅行的目的地。我们的马车穿过尘土飞扬的城市,停在阿赫洛宾家的台阶前,已经是下午六点多钟了,可是太阳还相当高。这是一幢带阁楼的平房,式样固定,是常见的地主庄园。差别仅仅在于别的地主的宅子大多没有油漆过,因年久失修而显得陈旧,可是这一幢房子,连外表也是一派鲜亮而洁净,好象刚刚修茸过似的。宅子的一旁是一溜条用建筑物;另一旁,一道漆过的木栅栏与花园相隔,花园四周种着菩提树,正是蓓蕾初放的时节。空气中弥漫着从花园里散发出来的夜幕降临时的凉意;菩提花的清香远远地飘荡开去。我的整个身心立刻充满了愉快和宁静的感觉,特别是在长途跋涉、刚才又经过尘埃扑面、臭气薰鼻的令人闷塞的闹市之后,分外觉得心旷神怡。

    迎接我们的是一个年青女仆,她从来没有见过我,却似乎猜出了我是这里正在期待着的客人。

    “请进!请进!”她用嘹亮的声音邀请说。“他们上浴室去了,马上回来,回来就吃茶点。您贵姓?”

    我通报了姓名。

    “啊,原来是札特拉别兹雷家的少爷!老太太猜对啦。前两天早上老太太还在说呢:‘你看吧,瓦西里-波尔菲雷奇弟弟会记得的!’请进!请进:他们马上就来!马上!”

    她把我交给一位老仆人,一转身闪进里面去了。老仆人听说我是札特拉别兹雷家的少爷,不知为什么也很高兴,并且忙着招待我。

    “请进!请进!”他说。“姑太太前两天好象就猜到了呢,她说:‘你着吧,瓦西里-波尔菲雷奇弟弟会记起我的命名日的!’”

    他领着我穿过有四扇窗户的长厅,走进客房,然后进入一间不大的餐室,那里另有一个女仆在拾掇茶桌,她也高兴得很,还特别强调说,姑太太心里早已“猜到了”

    不出十分钟,我已经站在姑母和表侄女面前了。

    姑母是个身材不高的胖胖的老太婆,七十岁的人,精神还很健旺。她的圆脸儿长得非常饱满,老年人特有的红润的双颊上焕发着浴后的光彩;两眼胖得眯成一条线,但眼缝里闪射出活泼的光芒;润泽的淡红的嘴唇漾着微笑,下巴上的酒窝儿时隐时现,牙齿完整无缺。她头上戴着一顶老太太们常戴的包发帽,洗涤后还有些潮。肩头随便披着一件宽大的没有腰身的深色毛料长袍。她从前是否很美——这已经无法推测,但是不管怎么说,即便是现在,她的模样儿也很逗人喜爱。

    萨申卡十二岁,是个十足的俄罗斯型的小美人。你尽可以说,她长得很象她的外祖母,不过最好还是说,她象一朵含苞欲放的玫瑰花(旁边的外祖母却是一朵日渐凋萎的玫瑰花)。白净的脸儿(略带点不易察觉的李子似的浅黄)、红润的面颊、鲜艳的樱唇、下巴当中的梨窝儿、大大的黑眼睛、浓密的黑头发——这一切预示着,不久的将来,她准能长成一个标准的美人。象外祖母一样,她头上也戴一顶包发帽,不过样式比较奇特,她身上也穿着同样的没有腰身的深色毛料长袍。

    “你是尼卡萨1吗?”姑母凝神注视我,猜测道。

    1尼卡诺尔的爱称。

    “是呀。”

    “啦,亲爱的!嗬,小亲亲!你长得多大了啊!”她惊叫着,用她粗短的手臂搂住我。“你身上穿着制服,准是在上学了吧!这是我的萨申卡。你瞧她那一身衣服,象个老太婆,这是因为她急着来迎接你,没来得及换快亲吻吧,亲爱的孩子们!她是你的表侄女你们一块儿玩吧,表叔带着表侄女,一道儿去跑跑吧。”

    我们行了亲吻礼,我甚至觉得,萨申卡还行了个屈膝礼。

    “啊,表叔,我早就很想见见您啦!”她说。“您这身制服多好看啊!”“当然啦!”姑母也称赞说。“我可不让他在姑妈家里穿着制服!回头你们到花园里去玩儿,在地上打滚,准会把制服弄得不成样儿!让我给你换一件旧褂子吧,你可以随便活动!等到命名日那天,只要你愿意,再穿上这身漂亮衣裳到教堂去做弥撒!”

    我当时十一岁多。这正是童年时代最讨厌的年龄,正是男孩子开始把自己看做大人的时候。这样年龄的男孩对任何戏谚,即使是最无伤大雅的玩笑,都非常敏感;他竭力用低沉的嗓门讲话,喜欢夸耀自己,不乐意参加游戏。一本正经,神气活现。总之,象常言所说,有一股倔脾气。我也有一股倔脾气。就因为这个缘故,我才在最后一个驿站上脱掉上衣换上制服;同样因为这个缘故,当姑母两次说到我的制眼(我仿佛偏要拿它炫耀一番似的!),特别是她要我换上褂子这件事,简直把我气坏了。

    “我为我的制服自豪!”我回答说,可是,这时我的神色一定显得很蠢,所以姑母猜到我受了委屈,便哈哈大笑起来。

    “得啦!得啦,小宝贝!”她用开玩笑的口吻说。“我们很看重你的制眼,可是我们还是要把它藏起来,给你换件短褂子!穿着便服去玩痛快得多干什么噘着嘴呀!哦,还有一件事!走了这么长的路,你不想洗个澡吗?我们刚洗过了嗬,洗澡真痛快!阿库里亚大婶只消一会工夫就替你洗好了,我们等你喝茶!”

    “表叔,去洗个澡吧!”萨申卡用温柔的口吻从旁劝我。

    这是第二个委屈。让女人给自己——一个大小伙子洗澡这也太不象话啦!

    “非常感谢,姑妈!我不想洗澡!”我冷冷地说,语气之间甚至带点厌恶的味道。

    “嗨,你准是不好意思让阿库里亚老太婆给你洗吧!其实,小宝贝,她都七十多啦!她是个擦背的行家!在红果庄的时候,她还给你爸爸擦过背呢!得啦,少爷,得啦!去洗吧!到什么庙里念什么经嘛!娜斯嘉:告诉阿库里亚,领他去洗澡!”

    总之,他们给我洗了澡,当天晚上便让我换了短褂子。

    “喝,太好啦!又宽松又舒服,洗完澡也不会感冒!”姑母见我穿了新衣服,赞赏道。“随便喝点茶吧,喝完茶,我们再吃奶油杨梅。有失才有得啊:你洗澡的时候,我们摘了些杨梅。现在杨梅还少,刚开始成熟,我们自己也是第一次吃到。”

    茶的味道很醇,甜面包出奇地可口,鲜奶油味道更佳。我的嘴巴塞得鼓鼓的,姑母满意地望着我。接着吃杨梅;姑母把采来的杨梅分成两份:给我和萨申十一人一份,她自己只留下一颗。

    “我只要解解馋就够了!下一回,我恐怕要吃得比你们多一些了,”她说。

    吃完茶已经快八点。太阳落山了。我们想到花园里去走走,姑母不同意:外面就要下露水了,洗过澡出去常常伤风。

    “我们最好还是坐一会儿,看看太阳,你看它落山,没有一丝云彩!”

    落日的景象极为壮观,太阳已经有半边看不见了,西方天空倾泻着一大片金光。天空纯净、蔚蓝;只有几朵轻盈如羽毛的浮云向四方飘散,也被太阳染了一层金光。姑母坐在圈椅里,对着西下的夕阳,划着十字,用苍老的声调唱着太阳静静地照着我们。

    “如果不是萨申卡——我也许”她说了一半停住了话头,接着又改口说道:“明天是个大晴天;宅子外边的草已经开始割了——晴天更好割些。没话说!乡下人劳筋劳骨,累得要命,成天挥舞镰刀;不过,以后他们就快乐了,因为他们辛苦一阵,多少总有点好处。今年草长得很好,春播作物也长得不错。干草、麦秸——全够用了。庄稼汉也可以歇口气了。你看我们一不播种,二不收割,可是我们却过得挺好,——但愿那些劳苦的人也有好日子过吧。”

    十点开晚饭,临了,桌上又出现了一盘杨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