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看 www.biqukan.co,最快更新北漠尘清——巴图文集最新章节!

      任何一个民族的起源,都是根植于它的历史文化土壤中,后人通过探索和研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总是可以触摸到尘封在岁月苍桑中的记忆,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个民族兴起、发展、兴盛以至衰亡的脉络就会变得明晰和连贯起来。从春秋战国时代起,在上下四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以新疆为中心的西域广大地区,一直是中国西部各民族兴衰盛亡,此消彼长,交汇融合的的历史大舞台和多元文化的博物馆。

    独特的地理构造和山川大势对生息于此的各民族具有深刻的烙印和厚重的文化的型塑作用。新疆天山南麓的塔里木盆地,其地理地形构造是西、北、南三面环绕着高大的山脉,地势向东北倾斜,难免为昆仑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西面和北面为号称“万山之祖”的帕米尔高原和横亘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东南为稍低的阿尔金山,中部是地质年代由于地壳隆起而形成的内陆湖,在干燥的气候作用下,逐渐干涸,终于形成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盆地周围是环形高耸的群山,雪山积雪融化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河流,如同乳汁,滋润着星罗棋布在沙漠四周的片片绿洲,这些绿洲上三千多年来,生活着西部各民族人民,演绎着他们的人间悲喜剧,创造和传承着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

    维吾尔族主要生活在新疆天山南部地区,进入20世纪后,随着北疆地区社会、经济的变迁,世居南疆地区的众多维族人迁徙到北疆地区。关于维吾尔族族源的研究是学术界历来争论不休的问题,主要论点有“回鹘说”和“突厥说”两种。

    回鹘说——在中国学术界传统的说法认为维吾尔族的祖先就是公元九世纪从漠北进入天山南北定居的回鹘部族,也就是所谓“维吾尔一词,与中国古书上的乌护、韦护、回紇、回鹘,实为一词。”甚至认为“回鹘或维吾尔,也非新疆的土著民族”马松舲在现代新疆民族一文中写道:“维吾尔即回鹘族,皆由uigur之译音。元史作‘畏兀儿’”杨建新著中国西北少数民族一书中“认为维吾尔就是古代的回纥”辞海关于“维吾尔族”词条释为:“古称袁纥、韦纥、回纥、回鹘、畏兀儿等。”对“回鹘”一词释为:“即回纥。维吾尔的古称元明时称畏兀儿。”纪大椿主编的新疆历史词典中,对“维吾尔族”词条的解释为:“北魏之袁纥、乌护,隋唐之韦纥、回鹘以及元明之畏兀儿、畏乌儿,均为自称uigur之译音的不同写法。处游牧于漠北,建立了游牧的封建汗国——回纥汗国。840年被黠戛斯(柯尔克孜族的祖先)击溃后举部西迁,其中大部分移居西域,并与当地居民融合,逐渐形成近代维吾尔族。”新疆简史1980年版中写道:“关于维吾尔族的起源,有的说,他们是公元前3世纪游牧于匈奴之北的丁零的后裔;有的说,他们的祖先同匈奴有某种血缘关系,宗旨,他们是公元前3世纪游牧于我国北方的某个或某些氏族、部落的后裔。”中国少数民族1981年版称:“维吾尔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公元三世纪游牧于我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的丁零。”中国民族大学耿世民先生在新疆文史论集中也尊“回鹘说”认为:“维吾尔族在古代汉文史籍中被称为回纥、回鹘和畏兀、畏兀儿。””由此可见,关于维吾尔族的起源于回鹘部族的观点,在建国后形成了传统的说法,再后来的许多研究中,被广泛地认可。

    以上观点倾向于维吾尔的族源就是唐、宋时期的回纥(回鹘),有些甚至断定维吾尔族就是古代的回纥,虽然有些学者也承认维吾尔族是一个庞大的部落联盟,但认为联盟的主体仍然是源于漠北的回纥诸部或乌古斯诸部落,即所谓“十姓回纥”和“九姓乌古斯”

    突厥说——认为维吾尔族的族源为突厥的观点,是与“回鹘说”同时存在的一种说法,持突厥说的学者认为,突厥世居新疆,从古代起就是天山南北的土著民族,这种说法源于国外的伊斯兰学者。例如波斯历史学家拉斯特在他的著作史集中,记载了11、12世纪伊斯兰教典籍中关于维吾尔族起源的传说。据传说他认为古代维吾尔人的祖先是突厥一分支,原来游牧于中亚锡尔河右岸地区,其首领为乌古斯可汗,后来这一传说被大多数突厥语民族的学者所认可,有学者早在1944年的中央日报上发表文章,认为“维吾尔为突厥至一部,为世界学者所公认,蒙古北乌尔洪河之西有古城卡拉巴拉戛松,乃维吾尔之都。”同时断定“新疆土著民族为突厥民族,突厥一字乃新疆土著居民历史上固有之名词。”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许多西方学者也纷纷撰文断称维吾尔族的祖先系古雅利安民族,由此推断雅利安民族就是新疆的土著民族。正如西域史研究专家苏北海先生所概括的“新疆的土著民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部分突厥民族学者人文自古起新疆即为突厥族祖国所在地,突厥即为新疆的土著原居民,西方学者则认为新疆是雅利安民族的栖息地所在,汉族史籍中亦多记载来自西域之说。”

    关于维吾尔族起源的回鹘说和突厥说的争论双方所依据的文献来源不同,因此得出了不同的结果。回鹘说以国内学术界为主体,以汉文史籍为依据,突厥说以国外学者为主体,以伊斯兰教史籍为依据。总体而论,回鹘说和突厥说二者都不免存在着偏颇。我们不妨走出以史籍佐证史籍的误区,从人文地理学的广阔视域出发,以史籍为参照,以西域人文、地理、语言、经济等立体视角着眼,纵观维吾尔族得以形成的历史演变过程,通过综合性研究和探索,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

    关于现代维吾尔族的起源,何为主体是争论的焦点,回鹘是从漠北的蒙古草原迁徙而来的游牧部落,突厥汗国也是一蒙古草原为中心的游牧部落,即使是盛极一时的西突厥汗国,其势力范围也仅仅局限在“乌孙故地”未曾进入天山南麓的塔里木流域。从新疆自然地理的角度来看,天山北麓的准噶尔盆地大片的草原,东部与蒙古大草原相连,适宜游牧,历史上的匈奴汗国、柔然汗国、突厥汗国、回鹘汗国都是北部游牧民族先后崛起并建立的游牧民族政权。以横跨新疆东西的天山山脉为界,将新疆划分为南北疆截然不同的两大区域,数千年来,南疆的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因高山融雪形成数十条河流、湖泊和片片绿洲,相对封闭和孤立的绿洲,孕育了南疆地区发达的农耕文明。生息在绿洲上的居民世代从事着农耕生产。这种相对稳定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北疆草原上“遂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西域文化。这种源于西域一天山山脉为界的自然地理特点而形成的各民族盛衰兴亡的态势,是被世人所公认的历史存在。

    南疆塔里木盆地从古老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人类居住生活,这一点可以从20世纪初叶出土的一系列新石器时代的器皿如石斧、石墁、石锥、石核等古人类遗存中得到佐证。从公元前后,直至满清的三千年漫长岁月中,在塔里木盆地北部,沿天山南麓形成的绿洲城邦是:哈密(古代称伊吾)、吐鲁番(古代称车师、高昌)、喀喇沙尔(古代称焉耆)、库车(古代称龟兹)、阿克苏(古代称姑墨、拨换)、喀什噶尔(佉沙、竭叉),盆地南部沿昆仑山脉的叶尔羌(古称莎车)、和田(古称于阗)、若羌(古称鄯善)等地的绿洲上,曾经先后建立过数十个绿洲城邦,这些城邦与北疆游牧政权相比,显得弱校,因此往往臣服于北方的游牧政权和中央王朝,并且随着中央王朝和北方游牧势力的消长变更从属关系。这种变迁,从汉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