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看 www.biqukan.co,最快更新杜育林文集最新章节!

    1947年武汉大学61惨案枪杀爱国学生,(事后,蒋介石公开道歉。)6月2日上午家里接到电报,巫溪县就读中华大学的进步青年张士鹏不幸遇难,风华正茂的张士鹏年仅26岁,他一表人才,追求进步,成绩优秀,思想活跃,除研修学业以外,还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研读了资本论、辩证法的研究、逻辑学、荒谬的英法海峡等进步书籍和激进小说,多次给家父张文卿写信告诫父亲把土地无偿地分给农民耕种、做生意要薄利多销,不要坑人害人。象这样的学生在国民党政府官员眼中就是敌特分子,就是疑似地下共产党员,就要赶尽杀绝。

    士鹏遇难后,同学们捐款买棺材将其入殓后,送到汉阳道庵堂停放了3个多月,大家为失去了这样一位英俊、才华横溢、爱国、爱家、爱朋友的优秀青年而惋惜。他的灵柩前摆满了同学们和好友送来的花圈和香蜡纸烛。为了避免家人遭到迫害,家里一直不敢去人料理后事,9月份,家里才租一只小木船请人到汉阳找到张士鹏的同学匡永健(巫山县大昌人)引领人将灵柩运回巫溪县城。当时灵柩从船上上岸后抬到西门,沿途街坊家家户户放鞭炮迎接。有人还目睹地下共产党员周道纯戴一顶旧毡帽遮着脸,背着身子为这个热血青年鸣鞭炮致哀。张士鹏遇难前两天,家里还请向佑文(巫溪县解放前最大的资本家、开明人士)的管家谭道高到武汉送货时顺便带钱给他,这就是家里最后一次寄钱给士鹏了。他就这样不辞而别,永远离开了这个他热爱的世界。他留下了与之同龄年轻而漂亮的妻子李美清和三个儿女,当时大女儿张家玉才5岁多(1941年11月生),二女儿张家玲3岁多(1943年生),儿子张家声(乳名爱华)1岁多(1946年3月生)。张士鹏是老三,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父亲张文卿是巫溪县城有名的工商户、商会会长、银行董事。

    张士鹏遇难后,他的同学将他读过的书籍和学生证寄给了他的家里,这些遗物至今保存完好。学生证上清晰的记载着:张士鹏出生时间——1921年2月2日;学号——32232;民国33年(1943年)1月、4月、9月,34年9月、10月;35年1月、11月,36年2月分别加盖了大学“训导处章”原中华大学校址在武昌,今湖北中医学院校址。抗日战争时期曾临时迁往重庆办学,1946年又回到武汉。建国后,1953年,中华大学、中原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相关系科合并成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其它科系并入武汉大学。抗战时期,国民党中央警官学校也在重庆,巫溪县古路镇程仕定就读警官学校第14期警官培训班。程仕定与张士鹏从初中到高中是同学,关系比较好,于是在重庆频繁往来,但志向各不相同,后来分道扬镳,一个投身蒋家王朝执政当局充当鹰犬,一个接近共产主义,追求真理追求进步。

    2011年1月18日,万州区鸡公岭小学退休教师张家玉女士、巫溪县烟草公司退休职工张家声先生来到党史研究室找到我述说他们压抑几十年的心事:他们姐弟俩要弄清父亲张士鹏死难的原因,他们认为父亲不是地下共产党员也胜似地下共产党员,他们要让父亲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息。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张氏姐弟俩专程到巫溪县古路镇找到姐弟俩的幺叔张士国的一个同学程仕安打听到一个情况:程仕安说:他的哥哥程仕定曾经在上海市当警察局副局长,是蒋介石的爪牙,上海解放时程世定被关押,1959年10月1日建国10年大庆时,得到赦免释放,回到巫溪县古路镇老街。程仕定曾向他忏悔过,说自己对不起张士鹏。为此,姐弟想查到相关档案材料,以便了解父亲遇害的真实情况。(程仕定早已逝世,无法当面对质。)

    我请示室主任同意后持单位介绍信到公安局国保大队帮助张氏姐弟查阅档案材料,费了几个周折经过局长签字后我们查阅了相关的一些档案资料,可是却一无所获,真是大失所望。据国保大队管理档案资料的女警官刘某分析说:程仕定的档案资料应该在拘捕他的地方上海。这让我们感到成了一个谜团无法解开了。但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张士鹏是个爱国人士,是个追求进步的青年,是被反动派暗害而死的。据张家声的堂兄张家银回忆说:张士鹏在巫溪中学读书时就与一个外地在巫溪中学教书自称为庞龙高的英语老师频繁接触,并在家中经常用英语对话。后来,这个英语老师被国民党追捕逃离巫溪中学。1947年4月,张士鹏在武汉就读中华大学时,白色恐怖相当严峻,士鹏曾写信给他弟弟张士国要弟弟帮他将藏在家里的6本用英文写的日记烧掉。张家玉女士还清晰地记得,那时她才5岁多,就是1946年寒假期间,她父亲将藏在家里的一些白色封面还夹有一面小小的鲜红的旗帜的小册子通通烧掉了,他弟弟张士国问他为什么要烧,他叫弟弟不要问,也别说出去。士鹏遇害后,武汉传回来的消息称士鹏是地下共产党员,据谭道高说他与武汉鄂西商行的沈经理(沈育金先生,进步人士)秘密往来。地下共产党员陈世志曾经说,他与张士鹏是中学同学,抗日战争时期,武汉沦陷,中华大学迁往重庆,陈与张在重庆见过面,张积极宣传抗日救国主张,思想进步得很。由此可以推断,张士鹏是个追求革命真理的进步人士。

    其实,我对张士鹏如何遇害的事情已经不感兴趣了,只是为他英年早逝惋惜而已。令我十分感兴趣并感动的是张士鹏的遗孀李美清26岁开始守寡,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她的一生是善良的,坚强的,难能可贵的,到81岁高龄逝世,她赢得了周围人们的崇敬与感动,她是一个多么崇高和伟大的女性呀!

    1948年3月,李美清带着三个子女与公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