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看 www.biqukan.co,最快更新汉朝其实很疯狂最新章节!

言羞辱。这就叫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

    既然你自觉无敌,那我就让你尝尝挨打的滋味。

    公元前204年八月,刘邦命韩信北上排爆,排挤掉占据天下一方的魏豹。

    实际上,魏豹并不想与刘邦死磕,同时,他也不会为项羽卖命。简言之,他不是一枝简单的墙头草,他肚子里拨弄着一副精明的算盘。他期待的结果是:楚汉相争两败俱伤,自己从中渔翁得利。

    此事说来话长。

    几年前,一个相士给魏豹的姬妾们看过相。其中一个,是魏豹最宠爱的薄姬。相士看了许久,说出一句箴言:此位美人,当生天子。

    魏豹心中暗爽。我儿是天子,我即为太上皇,而太上皇绝对是皇上变的。魏豹的推理很清晰,丝毫不亚于阿加莎克里斯蒂。

    欣喜之余,魏豹动了夺天下的心。

    可是,韩信的存在,让魏豹空做了一场帝王梦。

    韩信再次使用反攻三秦的招术——声东击西,避实攻虚。他下令,在黄河渡口的蒲板东面,摆满大小战船,气势汹汹,作大举进攻状。

    魏军见状,便稳坐钓鱼台,等待汉军来攻,伺机予以痛击。

    这当然是韩信的障眼法,表面佯攻,暗地里,命人用木框架绑扎瓦罐,这玩意当时称作:木罂缻。

    在木罂缻上面,又铺上木板,打造成一座浮桥。

    夜幕降临,韩信遣曹参率大军主力,通过浮桥,悄然渡过黄河,直抵魏国首都安邑。

    此时,魏军主力都集中在黄河岸边,哪料到汉军突然出现在身后,而且是直接攻打空虚的首都。

    魏豹猝不及防,安邑以每小时一百公里的速度陷落。他回师救援,为时已晚。汉军剩余部队,趁机渡河,魏军腹背受敌,无处逃无处躲,很快败亡。

    魏豹被活捉。

    魏国的地盘归刘邦所有,宫里的姬妾归刘邦享用。被相士下过箴言的薄姬,得刘邦宠爱,给刘邦生了个儿子,此子便是后来的汉文帝刘恒。

    可见,相士所言不虚。薄姬肚子里的种是龙种,播种之人却未确定,魏豹自作多情了。

    魏国平定,北面的第一颗雷成功排除,刘邦如愿以偿,设置了三个郡:河东郡,太原郡、上党郡。

    受胜利鼓舞,韩信乘势进攻赵国。赵国的哥们儿是代国。这哥们儿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鼎力相助,结果被弄得半死。

    代国败亡,赵国断臂,成了一残疾。

    喜讯传回,刘邦狂喜,军心振奋,楚汉战争的格局展现出新风貌,原本极为黑暗的环境,射进一缕曙光。

    曙光乃生存的希望,黑暗是人间的恐惧。战争便是将敌方推向黑暗境地,让我方走向光明。

    如何再接再厉,把项羽推向黑暗境地?那就是攻打赵国,及其燕国。

    魏、代、燕、赵,若都被刘邦收入囊中,实力自然大增,基本可与项羽抗衡。

    于是,刘邦派韩信和张耳共同领兵,前去攻打赵国。这让人有些费解,韩信领兵足矣,何必要配一个张耳?张耳本在赵地,何时又投奔了刘邦呢?

    四、心怀鬼胎

    时间闪回,回到陈胜起义时期。

    陈胜派遣五路大军攻秦,其中,北路军由将军武臣率领,张耳与陈余为校尉。收复赵地后,张、陈二人说服武臣自立为赵王。武臣应允,任张耳为丞相,陈余为大将军。

    陈胜得知后,勃然恼怒,想灭武臣家族。国相立刻劝阻,说秦国未灭,先杀武臣家人,等于又树了个强敌。赵王的头衔,虚名而已,不如顺水推舟,让他称王,命他率军西进攻打秦国。待秦灭后,再将其消灭也不迟。

    这是一条妙计。陈胜依计而行。

    张耳和陈余多机灵,一听就知道陈胜玩的是将计就计。于是怂恿武臣,不听陈胜号令西进,而是派几员大将领军攻打别处。

    不久,武臣手下的大将韩广,夺取了燕地。燕人拥立韩广为燕王,韩广还就当了。可见,韩广也是个不想一辈子给人打工的主,有机会自立门户,便不会放过。

    如此一来,武臣怒了,发兵进攻燕地。打就打吧,见过倒霉的,没见过武臣这么倒霉的,他外出时,居然被燕军给绑票了。

    这下燕军有了资本,向赵国提条件:归放你们赵王可以,赵地分我们一半儿。

    赵国这边没辙,派使者前去谈判,派去一个死一个。燕军也太流氓了,太没江湖道义了,自打有绑票这行以来,至多是杀人质,哪有杀谈判代表的。

    谈判一事搁浅,谁也不敢再去。可没想到,赵国的一个勤杂兵,把赵王武臣给救了。

    勤杂兵跑到燕地,对燕将说,张耳和陈余压根儿就不想救赵王,他们打的主意是瓜分赵国,自立为王。

    果真如此吗?燕将半信半疑。

    您以为呢?勤杂兵毫不客气地说,他们巴不得你杀了赵王,便可以此罪名来讨伐。您再想想,赵王、张耳、陈余三人率军夺几十座赵国城池,论实力您扛得住他们打吗?

    看来,赵国灭燕是分分钟的事儿。若真杀了赵王,倒给他们口实,这傻事不能干。于是,燕将放回了赵王。

    赵王武臣回到赵国后,得知他的另一员大将李良已占领常山,便派其攻打太原。

    李良领兵去了,半路一个秦兵送来封信,说是秦二世的亲笔信。

    信是劝降信,内容很简单:若李良肯叛赵归秦,定赐予高官厚禄。

    李良拿不定主意,若前行,秦国重兵抵抗,若投降,也不知此信是真是假。

    实际上,信并非秦二世所写,而是秦国将领的山寨作品,说明白点,就是缓兵之计。

    李良徘徊不前,索性兵回邯郸。就在回邯郸的路上,出了一件事,这事让李良走上了叛徒的道路。

    那一日,赵王武臣的姐姐外出赴宴,随从百余人马,气派十足。回归途中,撞见李良。李良见此排场,忙伏地通报。

    哪知武大姐喝醉了,也不答谢,只派一个低等士兵敷衍几句。

    随从官员,以及李良手下的将士,把嘴藏在袖子里笑。

    李良颜面扫地,怒火中烧。原本他只是心怀鬼胎,尚未决断是否降秦。这么一来,他下了决心,追上醉酒娘们儿,一刀杀了,随即率军攻击邯郸。

    邯郸城并不防备,城破后,赵王武臣被杀。

    武臣死后,张耳和陈余收拾其残军,得了五万人马。

    此时,有门客向张耳献计,说您和陈余都是外乡人,占领赵国,却未得赵国人心。应当拥立六国时赵王的后代为王,这才显得正义。

    张耳觉得在理,遂派人寻访到赵氏后代赵歇,立其为赵王。

    与此同时,李良领军进攻把守常山的陈余,被陈余击败,李良转而投奔章邯。

    章邯领兵攻打邯郸,摧毁城池,迁空民众。张耳和赵王歇逃入巨鹿城中。章邯与秦将王离合围,巨鹿告急。

    这时节,陈余在巨鹿以北,张耳频发急信,让陈余前来救援。陈余心怀鬼胎,不愿损失自己的兵力,因此不发兵。

    他回复张耳说,你我是生死之交,不是我不想救,而是救你不成,反而搭上我,与其同归于尽,不如等你和赵王死后,我见机行事,为你们报仇。

    狗屁生死之交!自此,张耳与陈余反目。

    项羽巨鹿大战击败章邯后,张耳便跟随项羽,以及其他诸侯一同进入关中。

    分封诸侯,项羽把赵国的一部分地界赏赐给张耳,让他做了常山王。

    张耳当了王,陈余却只被封了侯。反秦大家都有功劳,他封王,我封侯,封地也只得到南皮三个县。陈余十分嫉恨张耳。

    分封不公,齐王田荣起兵反楚,陈余趁机调动三个县的军队攻击张耳。

    张耳势弱,只得败逃。他原本想投靠项羽,可手下谋士却建议他投刘邦。

    这谋士自称会观星相,说楚国虽然如今强大,但最终天下还是归属于汉。

    张耳反复考虑,决定投奔刘邦。他和刘邦是老交情,他来投奔,刘邦当然是以厚礼相待。

    打这儿起,张耳和陈余各为其主。张耳效力于刘邦,陈余效力于项羽。

    韩信灭掉魏国后,名气大增,雄心高涨。

    胜利,是世间最顶级的灵丹妙药。对于曾经落魄的人来说,心理治疗纯属扯淡,切实地来几场胜利,什么阴影、失落、抑郁立刻就会一扫而光。代之而起,便是再接再厉。

    韩信再接再厉的计划是,从魏国都城安邑出发,向北进攻赵国和卫国,向东进攻齐国,向南还可以断绝项羽的粮道。可见安邑这地方之关键。

    而赵国的首都在今天的河北省石家庄附近,汉军要进入河北平原,必须得穿越太行山脉。把手山脉河谷的正是赵国大将陈余。

    于是,刘邦给韩信多配备了一个领军人物——张耳。张耳和陈余反目成仇,都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若张耳领军前去,定会拼死一搏。

    面上,刘邦是助张耳复仇,实质上是把张耳当一个棋子,这棋子的名字叫卒,身先士卒,送到前线去拼命。

    刘邦这一手够黑的,但这仅是他如此安排的原因之一。他心里,还怀揣了一个更深的鬼胎,那就是对韩信的恐惧。

    韩信运筹帷幄,反应敏锐,极善于掌控局势的变化,在汉军中,无人可比,一旦他反叛,刘邦将死无葬身之地。

    因此,对韩信,刘邦是既欣赏,又钦佩,更恐惧。得派个人监督他,张耳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就叫一箭双雕。

    一直以来,刘邦给人的表象是用扯淡的态度,面对操蛋的人生。但在关键时刻,重要时刻,他的心眼极多极细。

    人心就是如此叵测与险恶,尤其在你死我活的战争中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参与者均心怀鬼胎,这鬼胎并非与谁交配才能怀上,而是来自本我求生求胜的欲望。

    弗洛伊德语:本我无法忍受其欲望得不到满足,它总是欲壑难填。

    五、除了胜利,神马都是浮云

    韩信与张耳率军进攻赵国。此时,刘邦占据荥阳,地盘覆盖韩国的大部分地区,魏、代两国也已收入囊中,若拿下赵国,中原地区基本就算全部搞定。这样一来,与楚军对抗就占了优势。

    但是,项羽对荥阳的攻击一波接一波,跟植物战僵尸的游戏似的,刚打退一次进攻,又弹出一条提示:一大波僵尸要来了。怎么打也打不完。因此,刘邦压力很大,喘不过气,可他还是给了韩信两万兵马,外加一个监督韩信的金牌卧底老密探张耳。

    刘邦此举,当然是赌博。不是他想赌,而是不得不赌,他很清楚,这一把如果赢了,项羽就被动了;如果输了,自己就凄惨了。但是,倘若不赌,就始终处于劣势。

    好在刘邦不怕输,自反秦以来,他带兵打仗,输的时候多,赢的时候少,早就习惯了。赢了是惊喜,输了不意外,这心态挺牛,完全放得开,完全敢于一搏,且不是微搏,而是强大的一搏。

    得了,神马都是浮云,唯有搞掉赵国,才会海阔天空,说干就干吧。

    楚汉相争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04年,刘邦派遣韩信和张耳,率领两万多兵马,北上进攻赵国。

    打赵国,要经过太行山脉。这条山脉的长相很纠结,它的横向是河谷,河谷又狭小,被当地人称为“陉”易守难攻。

    对于陈余那种性情比较纠结的人来说,这形状纠结的山脉,很符合他的心意。

    佛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又云: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陈余领悟了后半句,看山不是山。在他眼中,山脉不是山脉,而是屏障;陉不是陉,而是优势。于是,陈余弄了十几万兵马,固守在一条名为“井陉”的河谷附近,迎接韩信的到来。

    迎接的含义就是接纳、对待。陈余手下的有一员大将,名叫李左车。车马炮的车,听其名就感觉此乃能征善战之辈。他跟陈余建议说,您不要迎战,不要接触,就死守。我只带三万兵马,抄韩信的后路,断其粮道,尔等将死无葬身之地。

    陈余一听就急了,这不是耍流氓吗?咱赵军是王者之师,我是个文人,怎能使如此低俗的下三烂招术!靠阴谋诡计取胜,赢得窝囊;堂堂正正的取胜,才赢得高雅。

    李左车无语,心想赵国悬了。

    韩信这边,兵进太行山脉,驻扎井陉口,派探子收集情报。

    探子回来,报告了李左车的计策。韩信倒吸一口冷气,这李左车真够阴的,出手就是杀招,断了粮道,等于被扼住咽喉,自己想动动不了,进也不是,撤也不是,只能坐地挨打。

    见韩信吓出了一身冷汗,探子又说,陈余没有采纳这条毒计。

    韩信掐死探子的心都有。

    惊讶之后,有些愤怒,愤怒之后,就是欣喜。韩信嘴角浮出一丝难以察觉地微笑。这微笑,既有感激,又带着冷冽的杀气——他打心底感谢陈余,此人舍得一身剐,誓把低俗变高雅,真是挨打的好对象。

    当晚,韩信派2千人带着汉军的赤色红旗,爬到赵军附近的高山上。任务是:次日待赵军倾巢而出,便将红旗插满井陉关。

    这2千人忍者神龟似的,神不知鬼不觉就出发了,嗖嗖嗖飞奔至目的地,潜伏在一望无际的深深黑暗中。

    翌日清晨,风高云淡,太行山脉一片祥和,山是山,水是水,平静得很,全然不像大战即将爆发的样子。

    韩信下令全军背靠河水列阵,兵将们有点晕,这是干嘛呢?咱是进攻方,怎么摆个防御的架势,难道是玩疲劳战术,让对方打,打到他们累死为止?

    瞎猜归瞎猜,军令得服从。很快,汉军摆好阵势。

    须臾,陈余接到报告,亲自跑来参观,笑得很夸张,传说中能战善战的韩信,果然只是传说中的。他如此列阵,一看就是没读过兵书的,好奇害死猫,没文化害死人,你不打败仗谁打败仗!

    陈余乐,手下的将领也跟着乐。一时间,讥讽笑声在军中蔓延,颇具感染力。大家都很轻蔑汉军,心说动手吧,剿灭他们。

    赵军中,唯独有一人,双眉紧锁,面沉似水,此人便是李左车。他仔细观察汉军的阵势,一种恐惧占据心头。韩信会这么傻吗?让你随便打?他一定有后招,这个后招就是杀招,这杀招究竟是什么招,却不知道,这才是最可怕的。

    就在李左车琢磨之际,韩信已举起帅旗,用力一挥。霎时间,战鼓雷动,一部分汉军直奔井陉关口。陈余见状,怎肯示弱,立刻派兵迎战。

    由于韩信亲率人马出战,汉军气势很足,冲杀强悍,第一波赵军几下就被打退了。

    陈余颇感丢脸,立即下令,出动更大一波军队扑向汉军。汉军虽勇猛,但毕竟人数少,疯打一阵,渐渐处于下风。而赵军则无穷无尽的冲杀过来。

    韩信下令全军撤退。

    一看汉军退了,陈余来劲了,这还有什么可说的,敌退我打呗,于是命赵军追击。

    汉军退回水边阵营,韩信下令反击,双方展开惨烈地厮杀,汉军大营前血肉横飞,大营却岿然无恙。赵军的死伤人数飞速激增,士兵一排接一排倒下,眼看尸体成片,后面的人踩着战友残缺的尸首往前冲,冲在前面的挨第一刀!

    大营攻不破,陈余急得像一头丢了猎物的野豹。

    明明占上峰,明明人数多,却被打得那么惨。此时的陈余,热血上涌,理智被收废品的买了,他竟然号令全军倾巢而出,企图一举吞掉汉军及其韩信本人,当然还要活捉张耳,剥其皮、抽其筋。

    冲动是魔鬼,被魔鬼附了身,自己离当鬼也不远了。赵军全体出动后,关内空虚,韩信事先安排的2千忍者神龟,迅速窜出,占领了关内,红旗瞬间插满关口。

    汉军大营这边,士兵眼见全部赵军杀来,已知无退路,退是死,不退也是死,索性拼了。人一旦有了拼命的心,看谁都不过是一团会走路的肉,管他是谁,杀就是了,杀他个痛快淋漓,才算死而无憾;杀他个地动山摇,方露英雄本色;杀他个昏天黑暗,彰显男儿气概。

    死战!死战!死战!汉军将士就这一个想法。刀剑打飞了,就抱住对手摔跤,不管身上挨了多少刀,无论肢体受了多少伤,就是不认输,弄死一个敌人够本,弄死两个就赚了。

    此等视死如归的战法,赵军将士显然缺乏心理准备。按常理,他们是守方,死战也该他们死战。可是,仗一开始打,双方的角色就转换了,角色转换,心理势必要跟着转换,换不过来,军心就不稳了。

    全体赵军几番猛攻,仍然未能击破汉军大营。陈余一看这么打不行,汉军将士个个都是急红了眼的野狗,自己的将士却像肉包子,去多少失多少。歇歇吧,缓口气,调整战术再打。他下令撤回关口。

    到关口前一看,关口堡垒已被汉军占了。堡垒上,插满一支支红旗,那旗帜的色彩犹如血液奔涌,又宛如太阳的光芒,狂射而出,分外鲜艳,又无比扎眼,不仅扎眼,还扎得人心疼。

    陈余觉得胸口闷,有什么东西堵在嗓子眼儿里,他想叫想喊,喊士兵不要乱,喊他们不要逃。可士兵已如苍蝇遭遇杀虫剂,只顾无头地乱飞了。

    陈余站在那儿,眼睛发直,身子发抖,心里痛且恨,痛的是兵败如山倒,恨的是韩信卑鄙。真是有什么样的头领,就有什么样的部下,刘邦是个老流氓,韩信则是个烂痞子,就会玩阴的。本来,像我这样高雅的人,是不应该爆粗口的,但韩信,实在太他妈的不按常理出牌了。

    陈余这厢满腹纠结,韩信那边已发现情势的变化,他下令反攻,这下汉军将士乐了,这仗打得太好玩儿了,哥几个刚才还走投无路拼死血战呢,转眼就柳暗花明痛打落水狗了。

    接下来的战斗,不说也知,乱哄哄已无战斗力的赵军,死的死,散的散,逃的逃,降的降。陈余因为纠结得太久,来不及逃,最终死在乱军之中。

    也许,临死他才明白,除了胜利,神马都是浮云。所谓黑猫白猫,逮着耗子就是好猫,韩信的战术不是痞,而是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

    经典的韩信,经典的井陉之战,够后世的人品味几千年。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