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看 www.biqukan.co,最快更新进击的生活流(快穿)最新章节!



    其他人知道昭明从县里过来,还买了些水果,他们就拿着自己的麻花、蜂蜜、肉干等等东西去换。小余同志手里好东西多,她拿着一罐铺着厚厚油脂的蘑菇酱和昭明换了两个甜瓜,别人是没有这么奢侈的,最多就是一个,再少一点,两个人一起换一个,再分开吃。

    过了农忙时节,新来的三个知青终于也适应了干活的节奏,昭明的跌打酒就存封进了箱子底。

    村里的冬小麦收了一波,因为种的不多,分到村民手里的也不多。这次分粮,新来的知青来得晚分的少,每个人只有几斤,小麦更只有几两。这么点东西,放在手里做什么呢?

    “每个人拿出二两小麦,村里有石磨,咱们磨出粉包饺子怎么样?”一个人提议。

    “不年不节的,吃饺子做什么?不如咱们做麦饼吃吧?”圆脸的知青边说边做着手势,“我看咱们厨房就有土烤炉,还有前些日子村里送来的梅干菜,做梅干菜麦饼最好吃。”

    “干巴巴的,哪里好吃?”

    “不一样。我们老家的麦饼啊,皮像纸一样的薄,隐隐约约透出一层差不多薄的梅干菜馅儿,咬下去酥、脆、香、咸。那馅儿也不一样,拿上好的五花肉和梅干菜一块儿炒,加入冰糖、生抽、小葱,新小麦的面,撒上一层白芝麻,裹着布满油脂的馅儿,咬下去……啧啧啧,满嘴流香,越嚼越好吃。”

    圆脸的知青脸上生出无限的向往怀念,默默的吞了一口又一口的口水。

    众人被他说得嘴馋,忍不住看向大厨余知青。

    余知青虽然长得娇小,却很有大师傅风范,她淡定得一点头,“能做。”

    “不然,做麦饼尝尝看?”大家犹犹豫豫的。

    “新收的小麦做的麦饼,得多香啊。”

    知青里的吃货一下子就意志不坚定起来,哎呀,听着真的很好吃的样子啊,感觉不尝一下很吃亏,饺子再好一年也能吃上几次,麦饼可就未必了。

    “那咱们表个态?”

    于是再次举手表决,除了两个在麦饼和水饺之间摇摆不定的弃权,别的都举了手,昭明也高举起双手。

    新麦做的麦饼,一定很好吃吧?

    大家都这样想的。

    麦子粉好得,村里就有公用的石磨,下点力气就能得到。这是男知青的活,实在干不了还能借村里的驴。不过就那么点麦子,他们可不好意思说自己干不了,这百多斤也不是拿着看看的,拿上书本是书生,提上枪就是壮士。

    就是五花肉没有,得去镇上买,还得有肉票。

    昭明出了二两的肉票,反正这些票不用就要过期。还有两位一人出了二两肉票一人出了一两肉票,这就是半斤了,足够用还有剩余。别的人没有出票子的,就出钱,也是十分公平合理的事情。

    然后屋里一些调料也不足了,油、酱、醋、糖都缺了。这个人要买些火柴,那人要买点硬糖,还有人想要点旧报纸了解一下时事,各种需求抄了半张纸,这次去一趟县里就一起买了吧。

    “这几日没有雨,去县里算旷工,这得开介绍信吧?”

    “是啊,又得麻烦大队长了。”

    在知青来之前,村里一年也就过年前会去一趟县里备年货,因为镇上的供销社物资不全还数量短缺,无法满足过年前的需求。但自从知青们来了,他们是隔三差五就要去一趟县城的,这些年轻人手里头都攥着不少钱和票子,也舍得花。

    其实这会儿上头是有规定,知青们不许随便出村子,出了事情公社要负责的。所以大队长其实很不愿意给他们开介绍信,也就是被磨得没办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介绍信最后是要开,也少不了一通的抱怨。

    谁都不想去找大队长,大队长四十来岁的大汉,看着挺严肃的,其实说教起来滔滔不绝,半个小时不带停的。

    还是昭明,被派出来做代表去找大队长要介绍信,去县里补充一下物资。

    无他,就因为昭明脸嫩,颜好,看着特正直无辜。

    “你们这些人,也太能折腾了。”大队长虽然这么说,还是给开了介绍信。

    村子里的知青性子都不错,不像别的村子那么闹腾,大队长也愿意给这些孩子点优待。愿意为口吃的来回跑,也比闲着没事搞什么运动大会玩什么勾心斗角强。

    何况,这么听昭明扯了一通梅干菜麦饼怎么怎么好吃,大队长都有点嘴馋了。

    ……这听起来似乎还挺好吃的?

    “那群知青又在做什么好吃的了?”

    当村民知道的时候,知青们已经凑了肉票和钱,拿着队里给的介绍信去县里买了半斤肉和半斤油,还热了灶,备齐了馅料。

    一张一张被擀面杖压成纸片的大饼贴在炉壁上,用炭火烘烤着,没有几分钟就熟了,散发出麦子特有的干香和梅干菜炒五花肉的油香。

    大热的天,光是站着都会流汗,知青们却不肯离开火炉一样的小厨房,一个个踮着脚尖伸着脖子去看,然后按着前后顺序一个个拿了新出的饼。新出的饼很烫,拿到手里一直跳着脚的用两只手来回换,但谁也舍不得放下凉一会儿再吃。

    新出的麦饼薄而脆,一咬就碎,咔擦咔擦的露出里面一层黑色的馅料,那是剁碎的五花肉炒的梅干菜,咸香的梅干菜衬着只有简单麦香的饼皮,加上外面一层酥香的白芝麻,虽然烫,但每一口都是享受。

    “麦饼还是刚出炉的时候最好吃。”圆脸的知青紧紧抱着他的麦饼,那上面已经让他咬了一口。

    旁边的知青见他一边呼着烫到的舌头,一边哼哧哼哧来回换,指着他笑,“看起来傻乎乎的。”

    圆脸的知青也不恼,笑嘻嘻的,“在我老家,新麦子上来的时候,我娘就会给我做梅干菜麦饼。家里孩子多,饼子做得小,馅料也没余妹子调得好,可是大家还是疯抢。只要一看到它,就知道新麦上市了,这也算是季节的味道吧?因为只有新麦上市的时候才会郑重其事的做一回,所以特别珍惜,总觉得这是很了不起的好东西,一年也只有吃一次。”

    “这就是时间的味道。清明的时候吃青团,端午的时候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虽然不吃也不会有什么,可是会像是错过了人生重大的事情一样。时间流逝,却抓不住,真的是让人伤感的事情,如果有美味的食物,那一个个走过的时间的节点却突然让人期待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悲伤了。美味的食物就是有这样神奇的作用。”

    “就是啊,只要一想到再过两个月,就有七夕的麻巧,有中秋的月饼,有重阳节的菊花酒菊花糕,有冬至的汤圆……”

    “诶,等等,难道冬至不是吃饺子吗?”

    “冬至是吃羊汤吧?热辣辣一碗羊汤灌下去,出一身汗,那叫一个巴适。”

    “我们那,七夕吃巧果,过了油炸出来。”

    话题突然从‘节日和美食’一路偏到‘地方特色’,这种只有地域广茂的国家才有的小小困扰让大家的兴趣都提了起来,纷纷为自己的老家代言。大热天的,嘴里还啃着脆脆的麦饼,一群人已经开始讨论下一个节日究竟吃谁家的地方特产节日美食了。

    圆脸知青美滋滋的吃着老家美食,心满意足。

    果然,新麦和梅干菜麦饼最配了!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