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看 www.biqukan.co,最快更新[综]世界第一的治疗最新章节!

    晋|江独发, 感谢支持正版

    十年后, 京城

    宽阔的长街上,锦衣华服的贵族子弟们提着鸟笼优哉游哉地晃荡, 街边是卖力吆喝贩卖着商品的摊贩们, 时不时有马车哒哒穿行过长街,还有小孩子打打闹闹地跑过,这是一个看起来与往日无异的京城清晨。

    不过这也只是看起来而已。

    路边一家冷冷清清的书铺突然把店铺的大门彻底打开, 一个胖乎乎的小二走了出来,站在路边,清了清嗓子,深吸了一口气, 然后便放开嗓门大喊了起来:“翟安先生出新书啦——翟安先生出新书啦——翟安先生出新书啦——数量有限,欲购从速啦!”

    这小二这一嗓子喊得那叫一个中气十足,他嗓音本就洪亮,这一嗓子出来,整条大街都能听到了。

    原本还嘈杂得十分平和的大街立刻便犹如烧开了的水, 立刻便炸了起来,遛鸟的年轻贵族也不再遛鸟了, 吆喝着卖货的摊贩们也不卖东西了, 就连路过的马车都紧急地停了下来,或者是马车夫或者是车中下仆,全都拔腿往店铺跑去,几乎每个人都一边掏钱,一边大声嚷嚷:

    “我要三本!不不不我要五本!”

    “得了吧!这是哪里来的新人吧?谁不知道癫先生的书一个人只卖一本?”

    “唉唉别挤别挤我先进来的!”

    “卧槽谁特么腚这么大, 挤着劳资了!”

    “说了别挤,再挤我可动手了!”

    “哎哟——”

    “小哥我先来的,癫先生的书呢?”

    “哎呀挤不进去了,小二哥你先给我说说这次讲了什么呗。”

    “哈哈哈少爷我抢到了!”

    ……

    要说这些人在干什么?那毫无疑问是在抢书。却又是什么书这般受人追捧呢?这就要从店小二口中的翟安先生说起了。

    这位翟安先生祖籍金陵人士,真名大家基本都记不清了,只记得他隐约姓贾,因为顺口,也因为性子古怪,被大家唤作“癫先生”。

    要说这位癫先生,实属京城这五年来的传奇人物。

    他最初出名,是因为一篇讽刺贪官的文章而被人称道——那篇文章言辞犀利刻薄,文风老道辛辣,却又并不拘泥,诙谐幽默,简明易懂,不过数百字,便通过一个小故事,将一位贪官的嘴脸描绘得入木三分,更兼读来朗朗上口,令人捧腹,很快就被京城有名的说书人发现了,极大地丰富了古代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文章一出世,还不足三日,便传得几乎人尽皆知,就连五岁小儿都能随口念出两句。

    本来这样的文章该是触了官员们的忌讳的,偏偏文章描绘得是官场群像,每个贪官污吏瞧着似乎说的是自己,可是仔细瞧瞧仿佛又不是自己,故而装聋作哑,不然的话,岂非刚好证明自己心虚?

    没有人管,这文章传诵得便更广了,然后就在不经意间传入了皇帝耳中。

    也是赶巧了,那个时候压在皇帝头上的太上皇刚殡天,他正要大展一番手段——首先要做的就是撸下一大批贪官污吏。

    实在是先帝在位时间太长,活得太久,到了老年的时候有些近乎糊涂的心软,不但对几个儿子捧一会儿打一会儿的,就连对手底下的几个官员贪污之事也假做没看到,导致国库空虚了好一阵子。之前皇帝一直被太上皇压着不敢有什么大动作,如今太上皇一去,他便放开了手脚,而癫先生的这篇文章无异于及时雨,他直接拿到早朝上朗诵了一遍,然后故作激愤地问大臣们这样的贪官该不该杀。

    这个时候哪个敢说不该啊,自然连连应声。

    然后皇帝就假做十分为难心痛惋惜地将那几个顶头的大贪官抄了家。

    众官员:……贼鸡儿坏!

    抄完几个大贪官,皇帝身心舒坦,然后就让人查了查是何人写出那样的文章。

    这一查——得,竟然是个十九岁的年轻人,还是当年荣国公贾代善的后人:三世孙,贾宝玉。

    然后还得知这个贾宝玉还参加过去年的会试,不过落第了。

    可是这年轻人很有才华啊,怎么会落地,皇帝便让人去查了查去年的卷宗——在去翻卷宗的时间里,去年的监考官们突然想起了什么,顿时一脸菜色。

    皇帝将他们的神态看在眼里,还当是这几个人科考舞弊,故意涮下去了,寻思着等看完那个考生的卷子再处理这几个人——等他看过卷子后才明白,那几个监考官之所以这幅表情,是因为这个考生满脑子不合时宜的想法,这点尤其在策论上十分明显,比如问如何提高官僚功绩,他洋洋洒洒十页纸,引经据典,全是抨击科举考试制度不合理的。

    再一问几位考官,得知他最后干脆连卷子都没写完,就提前出了考场,说是受不了考场那味。

    皇帝听了简直哑口无言,心想这贾家小子才华倒是有的,只是这性子,还得磨砺,这次落地,倒是着实没有委屈他,端看他下届科举如何表现吧。

    结果——

    三年之后这贾宝玉压根就没再参加过科举!

    倒是胡乱八糟的文章或者书越写越多了——他写的故事完全跳出了话本常见的才子佳人的故事,新奇有趣,人们爱听很正常,可是他写的那些讽刺时政的文章人们竟然也爱听。

    实在是因为这人妙语连珠,言辞十分尖锐刻薄,尤其是怼人的话,也不知道他日常是怎么跟人相处的,明明是文绉绉的话,却能把人怼到几乎气得七窍冒烟。

    完全可以学习了好去骂人=-=

    这一度让进京述职的外地官员十分惊奇,就连卖菜的老大妈都能随口骂一句对仗工整的五绝诗。

    以致于贾宝玉给自己取的“翟安”这个名号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喊他癫先生,都快忘了他的本名了。

    当然,“文人相轻”之说古来有之,纵然这翟安先生有天大的才华,他终究不过是个才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不少老学究其实是很不服他的,就算他写得故事有趣,写得文章读来齿颊留香,也仍旧能让有心人挑出一堆毛病,时不时地还有人在遇到翟安先生的时候会刻意刁难一番,比如拿一些佶屈聱牙、几乎都要失传的典籍来向他询问,结果没想到这年轻人虽然年纪轻轻的,可是博古通今,见过的书,甚至可以说比他们只多不少,不管他们问什么,几乎都能答出来,甚至还能把他们反问回去。

    后来人们才发现,这位翟安先生曾经师从过曾经的探花郎林如海大人,据说就连林如海先生都曾夸过他聪慧,就是性子古怪,不愿意流于世俗,那个时候林如海便曾断言这孩子怕是科举无望,只能当个闲散的读书人,研究研究学问,转而专心培养了另一个翟安先生同族的小孩,那小孩后来果然在会试中考出了不错的名次。

    这些有资格刁难翟安先生的先生们大多也都是很有名气的,也都有真本事,他们虽然本是瞧不上翟安先生才来找他麻烦,后来却发现对方是有真本事的,反倒被对方的渊博的知识所折服。这些先生要么自己开了书院,要么就是在旁的书院挂名任教,挖掘到了这么个好苗子,立刻诚恳地邀请翟安先生也过去讲课。

    一开始的时候翟安先生一直拒绝,给出的理由是懒得去,后来有小道消息说,那段时间刚好是莲藕收获的季节,他其实是在家中的一处庄子里亲自下地给他夫人挖莲藕去了。

    不过有家书院多邀请了几次,诚意摆得极足,最重要的是后来给送了几幅前朝遗墨,这翟安先生方才答应了下来——然后又有了小道消息,说是这几幅遗墨打动的不是翟安先生,而是翟安先生的夫人,方才让他答应了下来。

    翟安先生第一去讲课的时候,据说才刚行过及冠礼没多久,一个才二十岁的年轻人,底下听课的学子们有十几岁的少年郎,却也有屡试不第的三四十岁中年人,可他丝毫不见怯场,甚至连书都不需要带,全程侃侃而谈,旁征博引的经典信手拈来,才思敏捷,不管学子们问出什么问题,他都能立刻给出回答,甚至于,他讲课的内容,并不仅仅拘泥于四书五经,一些被称为奇淫技巧的工科类书籍也被他引用,深入浅出,着实令人受益匪浅,便是那些讲了好几年课的老先生,也不得不承认,这年轻人讲的课甚至比他讲得更加能让人听进去。

    再后来,翟安先生基本上就固定只在一家书院讲课,只是讲课时间十分随意,指不定哪一天就突然来了,突然找一间房间便准备讲课,也不管底下有没有人听——实际上也不可能没人听,好多在别的房间听别的先生讲课的先生都会跑过来抢位置,而那些先生也不会有什么不满,反而还会高高兴兴地和其他学子一起抱着笔墨纸砚,跑过去一起听课做笔记——学习无涯,而听翟安先生一席话,确实胜读十年书。

    后来据说那家书院考上秀才进士的比例遥遥领先其他几所书院,吸引了不少学子前来求学。

    这些学子最大的遗憾就是,翟安先生来得次数实在太少了。

    不但如此,这翟安先生除了写得一手好文章,编得好故事,还写得一手诗词,一旦流传出来,便在一日内被风月场所传唱开来,在他写出新的诗词之前,往往是乐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