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看 www.biqukan.co,最快更新一品锦衣卫最新章节!

    时朋为了自己的儿子前途、性命着想,也是看在整件事情或多或少与他有关,不仅拿出了全部的积蓄,还低价出售了店铺、良田、囤积的紫砂壶,大半辈子的辛苦创建的时氏紫砂壶基本上付之东流。

    余下的一间窑厂与宅院,成了时朋最后的一丝曙光,是否能东山再起?

    如今的时朋两鬓斑白,经过易裕等人的不分轻重的暴打,一把老骨头都要散架了,身体每况愈下,哪里还会斗志雄心去东山再起呢?

    时朋已经不年轻了,在市井勾当多年,棱角磨平殆尽,没了早年间的冲劲。因为家产基本上所剩无几了,故此沈氏把原先的数十多名仆人和家丁尽数遣散,只留下翠屏一个,偌大的宅院显得空荡荡的。

    时彬因为家逢巨变,为了安抚家人,因此并没有去社学,陪着父母身边处理一些琐事,宽慰时朋、沈氏的情绪是当务之急。

    “父亲大人,不必忧伤,窑厂还在,我们时氏紫砂壶的根还在,一切都会过去的。”

    话是这样说没错,不过任谁遭遇了由盛到衰的过程,情绪上都会出现偏差,时朋也正是如此,看着桌子上的粗茶淡饭,不免唉声叹气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们现在的情况不正是司马光所说的吗?”

    时朋也是秀才出身,家学渊博,能够在此情此景引经据典着实不易,颇有点自嘲之意。他不是公子老爷出身,寒门士子放弃科举,从事末等商路,需要拥有的决心比较大,因为在读书人心里面,读书是改变门第的唯一出路。

    不论你多么富有,商人的身份着实会令人抬不起头来。时朋也曾经做过思想争斗,想学着先贤们,专心研读四书五经,一朝金榜题名,所有的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但是正如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时朋的家境并不好,祖上的荫蔽时至今日早就沦为务农的寒门了,先人乃是宋代科考状元时彦的荣光在明朝万历年间似乎并不值钱。

    一首《青门饮·寄宠人》是时彦留给子孙的最后一点东西,书写在族谱之上,供后人瞻仰。

    “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北国的风光霎时映入眼帘,唐诗宋词果然名不虚传。

    时朋一家子沉浸在略显悲凉的气氛之中,平时侍立着的仆人全然不见踪影,大手大脚习惯的沈氏也换下了光鲜的绫罗绸缎,听到时朋的话语,她不免感同身受,发着牢骚道:“现在想想以前的生活是多么的舒适。”

    沈氏前几天还抱怨,新衣服太少了,如今连旧衣服都当掉了,所有值钱的几乎都变卖出去,转交给沈德胜用于在南北两都的打点上司之用。

    翠屏是唯一不离不弃的婢女,从小受到时家的照顾,他感恩戴德,以前每月还有例钱,现在是分文全无,却还决定在时家做下人,可见翠屏的为人淳朴、善良,不会因为主人家一时潦倒而选择其他的富裕门户。

    尽管翠屏有卖身契,但到了明代解决卖身契约还是比较简单的,翠屏在时家这么多年,主家讲情义一点的话,她是可以直接离开的。

    时朋、沈氏明确提出过翠屏不会担上官司,翠屏坚定地道:“老爷、夫人待我不薄,小婢没读过什么书,可是知道什么叫做知恩图报,我不会在这个时候离开的。”

    时府上下的仆人连同管家有十多人左右,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翠屏之举着实感动了时朋和沈氏。

    因此待翠屏亲如一家人,都坐在一起吃着素菜。大鱼大肉吃多了,品尝着这些看似不尽人意的菜肴,却吃得津津有味。

    “翠屏,你的手艺越来越好了,比鹤鸣楼的大厨做的还好。”时彬夹了口青菜由衷地赞道。

    “哪里啊,二少爷喜欢吃的话,以后做饭的事情都交给我好了。”翠屏习惯性地站了起来回答道。

    沈氏瞥了一眼时彬,语气和蔼地道:“翠屏,别听仲黎的,我之前都说过了,以后做饭的活,我们轮流干。”

    以前时家比较富足,比普通百姓多吃一餐,现在变为两顿饭,翠屏一个人全做了,倒是不会太累,只是她还要兼顾偌大院子的杂事,劳动量就太多了。

    骤然沦为节衣缩食门户的沈氏,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做家务,所以主要的工作则由翠屏来承担。

    “夫人,这都是我应该做的。”翠屏受宠若惊地道,沈氏在时府的威望尚在,她打心底里尊敬。

    正当众人还在为谁操办下一顿饭争论之时,门外出现了一阵铁蹄夹杂着吵闹的声音。

    时府门外,李大贵带了一众校尉,除了十多名帮闲之外,还一些被强行架来的百姓,马车上全是碎裂的供春大壶。

    宜兴出产这种茶具,只有时朋的窑厂了。李大贵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