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看 www.biqukan.co,最快更新韩国总统的中国“御医”最新章节!

    数年寒窗,一鸣惊人

    但是,这次破产之后,他却没有像上次那样采取逃避态度,而是又杀回了汉城。

    他决心要重新向世界证明自己。不过不是在华侨圈子里折腾,而是要闯入韩国社会!他觉得在华侨圈子里你杀我砍的,实在太没意思了。

    韩晟昊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逆境当头之际,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消沉自灭,而是如何新生?这就是他非同常人的个性——一种成功的个性!

    可是,两手空空、仅有一副聪明头脑的他回到汉城,迎接他的除了少数人的冷眼就是凄凄冷风……尽管他有天大的决心来闯天下,但决心代替不了现实。究竟如何去闯?靠什么去闯?什么是自己的长项?当医生吧,没有执照,租用韩国人的执照出诊看病,赚钱要分给韩国人一半,再说也名不正言不顺,永远没有多大出息!经商吧,既没资本又没有商人那种圆滑头脑……

    但是,他那双敏锐的眼睛却发现了一个新课题,那是他在光州行医时就注意到的,这就是韩国刚刚兴起的自然食品疗法!

    他发现,现在人们对各种药物都厌烦了,怕有副作用,而对自然食品能治疗及预防疾病却大感兴趣。他那广博的学识告诉他:这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事业,应该紧紧地抓住它!

    机遇就像流星,转瞬即逝。

    聪明的人能瞬间抓住这转眼即逝的机遇,从而化作成功。抓住机遇就等于抓住了命运,抓住了转机。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韩晟昊一生中最有眼光、最有见地的一次选择!也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转机。

    在韩晟昊的一生中,有过许多次难以想象的磨难,但他最大的成功是不放过任何一次“求生”的机会。无论是在国内时从枪口下出逃,还是这次在台湾大使馆的迫害下破产,厄运带给他的都不是毁灭,而是新生,是重新崛起的机会!不能不承认,他不仅有一副驾驭机会的敏捷头脑,更有一种在厄运中卧薪尝胆、战胜自我的坚强个性。

    恰是这种无坚不摧的个性,使他最终走向了成功。

    想来,古往今来的许多成就大业者,无不具有这种个性?周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孙子膑脚而著《兵法》;司马迁宫刑而作《史记》……古人如此,今人也同样如此。

    

    没过多久,就在汉城一间既没暖气又没火炉的高丽小屋里,这位在政坛上屡遭磨难又刚刚破产的海外游子,又走进了另一个天地。这里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只有人类对大自然的重新认识。他把破产的痛苦,被迫害的愤怒,以及不被家人理解的种种苦恼,都用强大的抑制力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扔进了垃圾箱里,代之而起的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扎进自然食品研究中的学者。

    他排除外界与自身的一切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所执著的事业之中。

    斗室很小,仅能摆下一张小桌,高丽炕上除了留下一席睡觉之地,四周全堆满了各种书籍。他几乎把老祖宗留下来的能搜集到的中医经典,全部都搬来了。有孙思邈的《千金方》、孟诜的《金疗本草》、陈士良的《食性本草》、唐慎微的《证类本草》、吴端的《日用本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汪颖的《食物本草》、王孟英的《饮食谱》等隋唐以来的许多中医经典,连《中国医药大辞典》、《本草药性大辞典》、日本的《营养饮食七十种》也在其中,都弄来供他精心研究。

    他钻进这些散发着霉味的经典堆里,一钻就是三年。

    屋里既冷又热。高丽炕热得能烙煳屁股,手脚却冻得生疼,坐在炕上不得不披着毯子,戴着帽子手套来读书。

    屋里很暗,一盏昏暗的小灯日夜点着,照亮了阴暗的小屋,也照亮了韩晟昊那颗没有多少光亮的心。他盘腿坐在小桌前,潜心静气,翻开那一本本发黄的老祖宗遗产,这回不是为了学当“蒙古大夫”,而是从中寻找自然食品保健疗法。在他的记忆里,《本草纲目》中有很多方子不单是治病,而且是给人以食品保健的提示。

    清晨,草草吃一口开水泡白饭,就着朝鲜辣白菜,盘腿一坐就是一天,数月下来,屁股都坐出了老茧,但却收获甚丰。他从《本草纲目》这部十六世纪的医学经典中,发现了现代人正方兴未艾的自然食品保健疗法……

    “医食同源。汉药进厨房是食品,食品进药房是汉药。”

    韩晟昊终于找到了这个古而有之的食品保健原理。

    不能不承认,韩晟昊确有一种超人的东西,任何绝路对他来说都是一架逢生的天梯!

    这样,中国伟大的中药圣贤李时珍先生,再次向这位困境中的炎黄子孙施以最大的馈赠——把自己潜心研究一生,写于《本草纲目》中,却绝少有人发现的自然食品保健疗法的秘诀,见于一页页发黄的纸上,跃然于极富悟性的韩晟昊面前,使这位绝顶聪明、却又命运多舛的海外游子,立时茅塞大开……

    他从中医经典中,发现了一个个潜藏于药方之中的自然食品疗法。这无异于一扇扇门窗,给他艰难人生送来了一个宏大的希望。

    在三年时间里,他从众多医学经典中得来食品秘方、单方、偏方上千种,结合中药药理,参照西方食品化验分检等医学常识,把这些食品秘方一一归类,自成一体,归结成植物篇、动物篇、调味料篇、美容篇、治疗疾病篇等五大系列。

    人类的贡献贵在发现。

    人的聪明贵在从发现中独辟蹊径。

    韩晟昊从众多医生熟视无睹而烂熟于心的《本草纲目》等中医经典中,发现了自然食品保健疗法,而且把它一一整理,分类分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创举。尤其在韩国刚刚兴起的自然食品保健热中,更是一个非同小可的举动。

    但是,光研究食品保健填不饱肚子,再说家里还有五张吵吵闹闹的嘴等着他喂养呢。尽管妻子一见面就埋怨他,可她又离不开他,她得靠他来养活。

    还算幸运,到汉城不久,他就遇到了任韩国共和党(执政党)中国研究所所长的崔圭廷,两人是多年的朋友。崔圭廷一见到他就说:“我们研究所要成立医疗研究院,干脆你来当院长吧。我介绍党内干部来这看病,你看怎么样?”

    这当然是求之不得的,韩晟昊正愁一家老小生活无着落呢。

    于是,他被聘到韩国共和党所属的中国研究所医疗研究院当院长,一边给韩国官员们出诊看病,一边潜心研究他的食品秘方。

    三年时间里,他编著了一百二十多万字的《食品秘方》。其中包括《植物篇》、《动物篇》、《调味料篇》、《美容篇》、《疾病治疗篇》等。

    他这次的转机是随着一位朋友的到来引起的。

    这天,他的陋室里来了一位红脸红鼻身材魁梧的壮汉,进门就喊:“哎,老朋友,走,喝酒去!”

    此人叫鲜于辉,是个怀才不遇的正直人,常常借酒浇愁,因此得了酒精中毒症。他曾是韩国国防部政训局的大校军官。朝鲜战争期间,在板门店时,他经常同韩晟昊住在一起,两人从此结为忘年交。退役后他到《朝鲜日报》当了主笔,因一篇揭露文章差点把朴正熙搞倒,因此受了一年牢狱之苦。但一年铁窗却换来了群众的爱戴,被群众称为英雄。从监狱出来以后,他仍然当他的主笔。这天,出狱不久的鲜于辉来请老朋友吃饭,刚坐到高丽炕上,那双主笔的眼睛就盯上了满桌子满炕的文稿,不禁惊疑地问韩晟昊:“你在写什么东西?这么多?”

    “啊,自然食品保健秘方。”

    一听是自然食品保健秘方,鲜于辉通红的脸庞顿时大放光彩,他正言道:“我告诉你,这篇稿子谁也不要给!在我们报上连载,你一下子就会成为全韩的显赫人物!”

    说罢,饭也不请了,拿起文稿就要走人。他知道,当今韩国人对自然食品保健最感兴趣,这份自然食品保健秘方肯定会成为走俏文章。

    “哎哎,不行啊!”韩晟昊忙拦住他,“这是中国文字你怎么发表啊?”

    “我找人翻译。”鲜于辉说。

    “可我没钱付翻译费!”

    “啊,这就不用你管了。报社负责!”

    两人饭也没吃,鲜于辉拿着文稿走人了。

    一个月后,也就是一九七四年五月二十三日,一篇由《朝鲜日报》社找人翻译,配有韩国著名漫画家金星焕漫画的《自然食品秘方》,第一次出现在《朝鲜日报》上。

    这篇每周刊登四次、每次两千字的连载文章,顿时引起大韩臣民的轰动!一时洛阳纸贵,《朝鲜日报》成为抢手货,印数猛增了几十万份。

    时机常常是造就成功的秘诀。

    当时的韩国,已经脱离了贫穷开始走向富裕,刚刚奏响了“亚洲四小龙”的序曲。而且,世界性的自然食品保健方兴未艾。这篇《自然食品秘方》的出笼,恰恰迎合了大韩国民的心理需求以及延年益寿的生理需要,当然会走红无异了。

    于是,这个小小中国人在大韩国民中掀起了一阵狂热。

    一时,《朝鲜日报》编辑部的电话络绎不绝,都来打听韩晟昊的下落。就连韩国一些上层人物也来电话询问,韩晟昊是何许人?家住何处?电话多少?编辑们只好把韩晟昊的电话写到黑板上,以免再费口舌。卢泰愚就是从《韩鲜日报》上认识韩晟昊的。

    但没人知道,这位轰动全韩的学者当时正蹲在高丽小屋里,开水泡白饭、吃着朝鲜辣白菜呢。

    按照韩国有关法律规定,凡是报刊连载学术性的文章,不得超过三十次,否则就有广告之嫌。这部《自然食品秘方》连载到三十次时,《朝鲜日报》社为此召开了一次会议,研究怎么办?是按规定停载,还是继续刊登下去?研究结果是,大家一致同意继续登下去,一直登到文章结束为止!理由是:“韩晟昊既不卖药又不制造食品,没有广告之嫌!他的文章只是给广大群众送去了无偿的知识。我们不怕批评干涉!”

    于是,《自然食品秘方》在《朝鲜日报》上连载了一年半,首创韩国连载学术文章的最长纪录。

    不仅如此,《东亚日报》也要求连载此文,来与《朝鲜日报》交涉。《朝鲜日报》不肯让权,《东亚日报》只好来找本文作者。韩晟昊当然希望连载的家数越多越好,但碍于《朝鲜日报》首发的面子,不好直言。经双方商量最后达成协议:《东亚日报》连载美容秘方,《朝鲜日报》连载食品秘方,都连载了一年半。《女苑》杂志连载了三年。

    与此同时,几家出版社纷纷找上门来,要为韩晟昊出书。韩晟昊与鲜于辉商量,最后选定在东西文化出版社出版,第一次发行了三万册,供不应求,立即再版,一年之内发行了五十万册。这在仅有四千万人口的小小韩国来说,不能不是一个惊人的印数。后来,市场上竟发现许多没有韩晟昊印章的“盗版书”(韩国出版书籍要有著者的印章)。

    一年之内,韩晟昊出版了一百万多字的五卷本《食品秘方》,分别为《植物篇》、《动物篇》、《调味料篇》、《美容篇》、《疾病治疗篇》。

    又三年,他与韩国教授、汉医丁海哲、郑太赫、李文洙、申载镛等人合作,出版了十二卷的《益寿千金方·汉方医药大全集》。

    轰动全韩的新闻人物

    此一时,彼一时。

    三年前还是四面楚歌不知路在何方的韩晟昊,三年后却成为大韩民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他的《食品秘方》成为韩国家庭的必备书目。众多家庭主妇动则以《食品秘方》为指南,料理着全家人的胃口。他本人呢,名闻遐迩,也成了各大新闻媒体争相采访、请他直播的新闻人物。一些记者经常包围着他。一些老人大学、主妇大学、文化学术团体、健康研究所等单位,都纷纷请他去讲座。

    一时,他成了抢手的大忙人。韩国几家最大的KBS电台、电视台;NBC电台、电视台;TBS电视台等,都纷纷为他设立了专题直播节目。

    早晨六点钟,他到NBC电台进行每周五次、每次五至十分钟的食品秘方直播讲座;晚九点,到KBS电视台进行每周一次、每次十分钟的现场直播讲座;他的讲座,一时成了韩国臣民食品保健的必修课。他的直播节目,成了最受群众欢迎、最**的节目。

    在近百年的旅韩华侨史上,他成为第一个登上韩国电台、电视台讲座的中国人,而且一讲就是二十年!直到今天,他仍然每周一次,到KBS电视台去向大韩臣民讲述他的专题讲座。

    这位屡遭磨难、几十年在风风雨雨中沉浮的海外游子,终于在韩国社会闯出了一番天地,随之而来的不再是诋毁和暗算,而是鲜花和掌声,更有无数双羡慕而折服的眼睛,尤其是一帮女人的眼睛盯着他……

    韩国女人像世界上所有的女人一样,爱慕有成就的男性。

    因此在他身后,经常跟随着一帮闲来无事的家庭主妇,她们像啦啦队似的跟在他身后,为他的讲演叫好助威。他走到哪里她们就跟到哪里,给他形成一股不小的鼓掌队伍。她们爱听他半生不熟的韩国话,更爱听他幽默、坦率,甚至辛辣的语言……

    她们欣赏他的讲演具有语言的三力,即号召力,感染力,无穷的魅力!

    他的讲演可谓独出心裁,别具一格,并不拘泥于食品保健这一项,而是海阔天空,包罗万象,常常令人耳目一新,甚至令人捧腹大笑。

    面对一帮细眉细眼、脸蛋子抹得煞白、穿着十分讲究的家庭主妇们,他走上讲台的第一句就说:“你们是女人,但不是母亲!”

    台下顿时一片愕然,一双双眼睛瞪得好大,泛起一阵嘀咕:“我们明明有孩子,你怎么说我们不是母亲?”

    “你们这帮人之中,有几个用自己的奶喂孩子?请举手!”

    台下一片唏嘘,一二百人只星星寥寥地举起三两只手……

    “再看看你们自己的肚子,有几个没有剖腹刀痕?”

    台下又是一片惊诧,众目相觑,没有一只手举起来……

    “你们为了体型好看,就搞剖腹产。为了自己美,就不喂孩子!上帝明明赐给你们两个喂孩子的nai子,你们却不用它,偏偏用牛奶来喂孩子!我说你们的孩子不是人崽子,而是牛崽子!你们常常谴责现在的少年越来越具有匪性,喝牛奶长大的牛崽子,能没有匪性吗?(台下一阵大笑)

    一个人摔跟头摔疼了,都喊‘哎哟我的妈呀!’没有一个喊‘哎哟我的爹的!’可见母亲在人类中的位置。母亲是世界上最神圣的称呼,可你们却把人类最伟大的母爱丢掉了,有什么资格来谴责少年的匪性?

    做为母亲,必须尽到母亲的责任,才有资格被称之为母亲!一个家庭必须有女人的爱,男人的力,双方平衡结合才能组成一个好家庭,才能组成一个好社会,好民族!只有这样,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你们都受过高等教育,虽然有知识却没有常识!”

    一听这话,台下又是一片惊诧与不服,“凭什么说我们有知识没常识?”

    “人所共知,妇女生孩子都要坐月子,是为了保养好身体不做病。可你们倒好,听美国人说为了子宫快速收缩,可以在腹部放冰块。你们视美国人为老祖宗,立即效仿,生完孩子就把大冰块子压到肚子上,结果多少人得了产后风?我问你们,让子宫快速收缩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那点事吗?难道那几天不用就等不了吗?”

    “哇——”台下暴起雷鸣般的掌声,间或夹杂着羞怯的笑声及赞扬声,“哎呀呀,他说的太对了!”“他的知识太丰富了!”

    他却手一挥,制止道:“不!不是我的知识太丰富,而是你们太没常识!太盲目!不要以为美国人放个屁都是香的!你们要看看他们说的有没有道理?然后再决定自己是否效法!人类最愚蠢的就是盲从!美国有个医生提出一种观点,说让婴儿趴着睡觉能出天才。你们听了如获至宝,急忙效仿,婴儿生下来就让他趴着睡觉,结果天才没能出来,孩子却憋死了好几百!你们知道,世界上好多动物都趴着睡觉,它们怎么不出一个天才呢?”

    “哇——”台下又是掌声如雷。

    妇女们忍俊不禁,捧腹大笑。人们在笑声中受益匪浅。

    在讲演中,他调动自己渊博的学识,幽默的语言,常常令在场的人惊叹不已。他根据到场的不同对象来确定不同的讲演内容,面对一帮有识之士,他则仗义执言,讲一个外国人如何看待大韩民族的包容性……

    “一个民族的容量应该像大江大海,不应该像小河小沟!我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去看,觉得韩国的民族容量像碟子,日本像碗,中国则像坛子和缸!

    我们中国可以包容五十六个民族相安无事地生活几千年,包括你们朝鲜族。你们却做不到这点!你们的国家小巧玲珑,美丽可人,做起事来也是小人小马小刀枪!我觉得一个国家的地域虽小,但同样要肩负起世界的责任,同样要有气度,能包容各民族来共同生活!

    美国所以发展得快,就因为它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它把世界上最聪明的人都弄到美国去了,去为自己服务!在美国搞尖端科学的科学家中,有很多是华人!

    做为一名旅韩华侨,我希望你们有博大的包容性,能给华侨提供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今天,我把你们后脑勺上看不见的东西告诉你们,这才有利于你们大韩民族的发展!”

    这番话,令在场的许多有识之士叹服不已。韩国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自然缺少包容性。

    韩晟昊的演讲看似信口开河,甚至是胡说八道,其实,在他幽默调侃妙语如珠的讲话中,却常常蕴育着很深的哲理。

    “晴天送伞,雨天收伞,这是什么买卖?银行还能有什么威望?反之,我们要把客户当成是养育我们的父母,凡是进银行的都视为父母,你就会不分亲疏,一律热情相待了!这样才能招徕顾客!过去银行的门坎造得高高的,一般人都进不来,现在应该把它砍掉,让人们随便进出!你们想想,如果客户都不来存款,你们银行还靠什么发展?”

    这是他被汉城江南区韩一第一银行,选为名誉银行支店长以后,第一次演讲时讲的一番话。这番讲话后来成了这家银行职员的座右铭,做为他们工作的准则。

    名誉银行支店长是被银行请来的社会知名人士。他们每月到银行坐班一天,以检查银行职员的工作态度,一两个月给全体员工做一次演讲,以其自身的人格及威望,给全行职工做出榜样与指导。

    

    迟来的爱情,苦苦追他三年的韩国少女

    在一帮青年妇女的鼓掌队伍中,有一双美丽而文静的眼睛一直紧紧地追随着韩晟昊。无论他到哪里去讲演,那双动情的目光都像团火似的包围着他,一刻都不肯离去。他每次讲演,她都坐在第一排。

    可是对于站在台上侃侃而谈、已过不惑之年的韩晟昊来说,这位姑娘的目光却过于微弱,过于不合乎情理了,完全淹没在众多掌声之中,丝毫没能引起他的注意。

    直到有一天,这位纤细文静、长着一头金黄色头发的年轻姑娘,满脸羞怯地出现在他的陋室里,他这才恍惚记得,在光州朝鲜大学讲演时,就曾见过这张少女的脸……

    “你怎么找到这里的?”他感到十分惊讶。

    “我……去朝鲜日报社问到你住址的。”

    “你来汉城做什么?”

    “大学毕业了,来参加就业考试……”她没有说出是为他而来的。

    她早在光州大学读书时,第一次听到他演讲,就被他那妙语如珠的演讲所深深地吸引了。她那颗情窦未开的少女之心,竟被这个异国男人第一次打动了。她不知多少次地幻想过,要跟这样一个男人过一辈子,生活该是多么丰富多彩,多么富有情趣啊?后来,她得知他在自然食品研究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功,就越发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了。因此,她从光州追他而来,成为他演讲啦啦队中的一名吹鼓手,为他的每次演讲手都拍得生疼。

    对于这一切,韩晟昊当然是一无所知的。

    他问她:“就业考试考得怎么样?考上哪了?”

    “考上太平洋皮奥莱斯化妆株式会社了……”她双目低垂,不敢抬眼看他。

    “挺好,好好干吧。女孩子谋到一份职业不容易!”他鼓励她说。

    但,韩晟昊万万没有想到,这位看似文静甚至柔弱的姑娘,却突然冒出一番令他始料不及的话……

    “韩先生,我是为您而来的。我爱您,我很早就爱上您了!我不会破坏您的家庭。我愿意协助您一辈子!”姑娘连珠炮似的说完了这番话,脸颊胀得绯红,眼泪都快涌出来了。

    这突来的爱情着实令韩晟昊大吃一惊,也太出乎他的意料了。

    尽管韩晟昊结过两次婚,但“爱情”两个字却从没沾过他的婚床。第一次婚姻是父母包办的,自不必说了。第二次婚姻太草率,双方过于看重了对方的“郎才”与“女貌”,都没有深层的了解,一旦走到一起,那种文化的差异,那种不同个性的人生追求,都显示出了南辕北辙的距离。他满怀鸿鹄之志,却又屡遭磨难。她却是个很务实的女人,只希望丈夫安安稳稳过个富裕日子,不愿让他上天入地般地瞎折腾。当他被人算计破产之后,她对他的嗔怨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她与他的关系,也随着韩家公馆的破落而名存实亡了。她在他内外交困最痛苦的时候,给予他的不是为妻的安慰,而是无休止的嗔斥与埋怨。因此他才只身一人来到汉城,租了一间小房子,一头扎进自然食品研究之中。

    他承认自己是个“爱情盲”,在他四十五岁的生涯中,只有过两次失败的婚姻却没有一次爱情。

    多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